第五十一章 这一日,属于上海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既然季鸿明拒不承认,林子轩只好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了,因为小说是在美国杂志上刊登,这场官司只能到美国去打。

他让《新闻报》的记者在纽约联系律师,准备向法院起诉,并把这件事通报给美国媒体。

作为当事人,他也要赶去美国。

林子轩到美国去不仅是为了这场官司,他还想考察美国的电影行业,以及把自己的电影卖出去。

《上海假日》已经制作完成了,他让但杜予做出两个版本。

其中一个是英文版本,其实就是把字幕换成英文,很简单事情。

按照他和但杜予的合约,影片在国内放映所获得的收入两人平分,在国外放映的收入归林子轩所有。

也就是说,林子轩拥有电影的海外版权。

但杜予没想过自己的电影能在国外放映,就算放映恐怕也收入有限,就没有在意。

林子轩却觉得这部电影在美国应该有市场,这本来就是模仿美国的剧本,如果美国人想要翻拍这个故事的话,就要付给他版权费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上海假日》片长只有六十五分钟,为了配合上海的风景名胜,删去了很多情节。

1921年11月11日,《上海假日》在位于公共租界的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上映。

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是由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1914年9月8日创建的,地点在静安寺路127号。

这家规模宏大的戏院是放映西方影片的头轮影院,一度独霸全沪。

这就要提到此时上海电影放映的轮次分级制度。

一部电影想要放映,按照影片的品质等级,少数出价高的影院得到影片的首映权和专映权,并以此分成头轮、二轮直至七轮、八轮。

比如,影片在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头轮放映时,票价是一块钱,等到几个月后,在小影院放映的票价只有一角到两角钱。

头轮影院一般都位于繁华市区和黄金地带,来这里看电影的都是社会名流,不在于票价。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等上一段时间,在小影院里也能看到电影。

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一般只放映国外电影,但《上海假日》的品质毋庸置疑,在这个年代属于上乘之作,远超此时的国产电影。

林子轩也联系了法租界的几家戏院,不过只能等到二轮放映了。

在此之前,为了宣传《上海假日》,林子轩在各家报纸上打了广告,上面是殷明竹穿着公主服饰的照片。

照片上的殷明竹高贵典雅,明丽动人。

“公主驾临上海,与你相约在11月11日,不见不散。”

殷明竹本来就是上海媒体的宠儿,经常出现在各类画报之中,引领上海滩的时尚,这张照片更是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

林子轩还印刷了不少小广告,分成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雇人在上海外国人聚居地张贴。

其实他不用这么麻烦,以《上海假日》的质量,在这个国产电影刚刚起步的阶段,一定能红遍上海滩。

林子轩是和后世的那部《罗马假日》相对比,才觉得《上海假日》太过粗糙了。

放映当日,戏院爆满。

他们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殷明竹而来,想要一睹这位上海滩的摩登女郎在电影中的风采。

观众没有失望,随着轻快的音乐,一身盛装的公主走下邮轮,一面微笑,一面挥手。

尽显公主高贵优雅的风范。

在配乐方面,戏院有自己的坚持,他们有上海最好的乐团,不愿意采用林子轩所说的民族音乐,对此林子轩也没办法。

不过在影片结尾的时候,会让孟晓冬演唱一首歌<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荧幕上,公主来访,受到上海各界的欢迎,入住上海最好的饭店,并举办了一场舞会。

这可以说是花费最多的场景了,原本林子轩想要找上海东亚饭店赞助的。

影片帮饭店打广告,饭店提供免费的拍摄场所,这是双赢的局面。

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植入广告的概念,饭店的管理方比较古板,认为电影拍摄会影响到客人,所以拒绝了。

林子轩只好包下了一间小型饭店,一天的时间花费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