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专业和业余的差距 (第1/2页)

说起洪慎你可能印象不深,不过他有个弟弟叫洪季。

洪季后来主持上海金龙影片公司,兼任导演,拍摄了不少武侠片,然后去了香港,创办了华南影片公司。

洪季的妻子钱似莹出身精武体育会,一身好功夫,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代武打女星。

如果你还没有印象,那洪季的孙子叫做洪金保,是香港著名的武打明星。

这是一个电影世家。

洪慎对郑证秋可谓是闻名久矣。

他还在清华上学的时候,郑证秋就搞起了新民社,排演话剧,在上海轰动一时,说是他的前辈一点都不为过。

这次能在邮轮上偶遇,可谓是意外之喜,而郑证秋又把他介绍给了林子轩。

洪慎在纽约的一个剧团里演话剧,对于林子轩的事情也有耳闻,只是不太清楚内情。

他没看过林子轩的小说,不过听说《乱世佳人》在美国很受欢迎,能写出受到美国人称赞的小说也算是本事,所以洪慎没有因为林子轩年轻而有所怠慢<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几人的年纪都不大,在交流上没什么隔阂,又有共同的话题,聊的很投机。

洪慎是学习戏剧专业的,在理论上比较有发言权,郑证秋创建过剧社,有实践的基础,周剑允算是半个话剧圈子里的人,陆小蔓是戏剧爱好者,喜欢看戏。

他们大多在聊话剧在中国和国外的发展,以及话剧圈子里的趣事。

这个话题林子轩实在没有研究,插不上嘴,不过他是个好听众,会时不时的捧哏。

洪慎颇有话剧方面的才华,他不仅懂理论,还在纽约的剧场做过实践,而且还会自己写剧本,可谓是多才多艺。

他对于中国话剧必须要改革的观点得到郑证秋的认同。

国内文明戏的衰落虽然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文明戏的陋习,如果按照美国正规剧团的方式发展,话剧在国内也可以兴盛起来。

说到底还是个利益的问题。

洪慎拿出他在去年创作的英文剧本《木兰从军》,请郑证秋指教。

这个剧本虽说是他和张彭纯合写的,却是他这几年的得意之作,在纽约演出的时候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只是没有造成轰动而已。

“呵呵,这里就有位大剧作家,还是请他来看吧。”郑证秋对着林子轩打趣道。

虽然林子轩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承认过他是《雷雨》的作者,可他身边的人不是傻子,从欧阳予仟对林子轩的态度就能看出端倪来。

此刻在邮轮上,一众朋友闲聊,刚好碰到这个机会,郑证秋就拿林子轩死不承认的事情说笑一番。

洪慎久在美国,不了解国内话剧的情况,也不知道《雷雨》在上海的火爆。

他听到郑证秋说林子轩是大剧作家,心里难免有些不服气。

如果郑证秋这么说自己,洪慎无话可说,毕竟郑证秋曾经写过很多受观众欢迎的话剧剧本,有这个底气。

可林子轩这么年轻……

洪慎有才气,也有些傲气,在他心里大剧作家这个称号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他把剧本给郑证秋看是请教,给林子轩看算怎么回事啊。

“不知道林先生写过什么剧本?”洪慎客气的问道。

他和林子轩还不熟悉,话语里带着一丝疏离。

“别听郑大哥说笑,我哪里称得上剧作家。”林子轩摆摆手,否认道。

“这里没有外人,你还不承认《雷雨》是你写的,否则予仟兄会对你那么客气。”郑证秋微笑着逼问道,“《雷雨》一出,我们以前写的那些剧目算是过时了。”

他话语里有些欣慰,也有些惆怅。

《雷雨》的剧本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以前文明戏的剧本太过粗糙,无论从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和《雷雨》没法比<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好在郑证秋已经脱离了话剧圈子,准备拍摄电影了,不然的话有了《雷雨》的珠玉在前,他还真不知道写什么好。

现在的上海不少剧作家仿照《雷雨》写一些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故事倒是越来越古怪离奇,却再也不像《雷雨》那样让观众感动了。

洪慎听了这话,觉得郑证秋不像是说谎,这个《雷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