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 (第1/2页)

林子轩和黄榴霜的第一次通信是在1922年。

那时候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刚刚成立没多久,还处在起步阶段,后来凭借着有声电影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翘楚。

那时候黄榴霜还在好莱坞扮演着小配角,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就算是丑角和坏人她都愿意尝试。

如今她虽然还没有大红大紫,却有了一定的名气。

只是这个名气不怎么被华人接受,特别是她的家人更是反对。

因为在电影中她大多扮演性感美艳的角色,以歌妓、舞女、女奴和招待为主。

对于传统保守的华人而言这就是伤风败俗。

黄榴霜自己也不愿意扮演这种角色,但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华人只能扮演这类角色,没有可供挑选的余地。

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在电影中,黄种人不能和白种人接吻,更不能通婚<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甚至很多黄种人的角色都是由白种人扮演。

比如后来让赛珍珠得到诺贝尔奖的小说《大地》,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

然而,在改编成电影的时候男女主角却都是白种人,华人只能在其中扮演小配角。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时代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重程度,华人在美国的地位连黑人都不如。

林子轩没有能力以一人之力改变整个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同样也不能帮助黄榴霜在好莱坞电影中获得一个主角的位置。

美国华人争取自身的生存权益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算是在后世,华人在美国也不可能获得和白人一样公平竞争的机会。

毕竟美国是一个由白人主导的国家,即便选出了一个黑人总统,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但他可以让黄榴霜在中国电影中成为女主角。

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正在筹拍《音乐之声》,为了走国际路线。林子轩打算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外,讲述一位华人修女和一位欧洲贵族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是原版的《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都是英文,一旦改成中文歌曲。总感觉味道不对。

而且,故事发生在欧洲国家。这样就避免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即便不能在美国放映,也能在欧洲火爆起来,此时的美国电影还没有到称霸全球的地步,欧洲电影依然焕发着生机。

说实话,黄榴霜的容貌在中国人看来并不是特别的漂亮,缺少一种柔和温婉的美。

然而,这正符合外国人的审美观。

在后世能在好莱坞走红的华裔女演员,在外貌上都不怎么能被中国人接受。

好在《音乐之声》的重点不是女主角的颜值。而是其中脍炙人口的歌曲,只要嗓音不是太差,凭着这些经典的歌曲,走红不成问题。

到那时,就算无法让黄榴霜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女主角,也能提升她在演艺圈的地位。

只是明星电影公司不可能真的跑到欧洲去实景拍摄,整部电影的拍摄在上海就能完成。

上海的租界内有各种风格的建筑,还有很多外国人,这些资源足够拍摄一部西方式的电影,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林子轩给了黄榴霜成名的机会。想要当女主角,就要回国拍戏。

至于她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看这位一心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女孩有没有魄力了。

黄榴霜听了林子轩的介绍。她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听起来像是纽约百老汇演出的那种歌舞剧,能够获得成功么?

这种歌舞剧需要演员拥有华丽的唱腔,长期的练习,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好<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如果是在1922年,黄榴霜会毫不犹豫的跟着林子轩回到中国,演出《音乐之声》。

但是如今她在好莱坞刚刚获得认可,手里有几个还算不错的角色,虽然仍旧是作为摆设的花瓶,却是她经过几年努力争取来的。

如果回到中国拍戏。就会有大半年的时间从好莱坞消失。

好莱坞是个竞争残酷的地方,等她回来的时候。或许早已被人遗忘。

她已经二十岁了,作为一名华人女演员。能够在好莱坞这种名利场生存下来,绝对不缺少心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