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六月底,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一起来到上海,他们将和林子轩汇合共同前往庐山。

林子轩在上海热情的欢迎了他们,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赛珍珠三十一岁,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不算漂亮,她有着一张深邃的面孔,带着美国人的爽直,是那种喜欢交际的类型。

她的丈夫布克较为沉默,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

他在金陵大学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

两人的性格可以说截然相反,赛珍珠活泼热情,布克内敛深沉。

在上海,林子轩尽到地主之谊,带两人游览了上海的各处景点,还组织了一场文人之间的聚会来向上海文坛介绍赛珍珠,大多都是他相熟的朋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此时的赛珍珠在文坛小有名气。

因为林子轩的推荐,她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几篇随笔,以一位美国女性的视角介绍她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文章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是因为赛珍珠美国人的身份,还有她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活。

在美国人看来,赛珍珠自幼被带到中国,还能在中国生活三十年,至今还活的好好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多么的贫乏。

他们认为中国是个贫穷落后,到处战乱,疾病丛生,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国度。

从赛珍珠的文章里,他们察觉到中国和他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虽然中国百姓很贫穷,但在中国的外国人生活的还不错。

赛珍珠在随笔中写了对于镇江的回忆,让美国人了解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习俗。

不少美国人写信给她,让她继续写作,受到鼓励,赛珍珠计划写一本记录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她和丈夫曾在安徽宿州的农村生活过三年的时间,对于农民的生活有所了解。

不过她没有写作长篇小说的经验,这次就想着和林子轩探讨一下。

在中国,万象书局发行的《万象》杂志上同样刊载过赛珍珠的文章。

林子轩给赛珍珠开了一个专栏,叫做“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赛珍珠陆陆续续的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其中大多是回忆或者感想,也有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林子轩觉得在两年后这些文章就可以结集出版了,这或许就是以后赛珍珠写出长篇小说《大地》的素材。

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指导赛珍珠写作,只是告诉她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就是写自己内心深处想写的故事,写能把自己感动的文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感情,才能感染读者。

林子轩的社交圈子比较小,来往的都是一些较为亲近的人。

比如《自由谈》的主编周瘦绢,《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小说月报》的主编郑震铎,还有万象书局的平禁亚,世界书局的沈知放。

武侠小说作家向慨然,话剧界的欧阳予仟和洪慎,电影界的但杜予和郑证秋,大明星殷明竹,歌星孟晓冬等等。

这些人有的还带了一两个相熟的朋友过来,所以这次的聚会就颇为热闹了,几乎囊括了上海文坛的半壁江山。

这时候林子轩才猛然发觉自己的影响力已经这么大了。

按照外国人的说法,这叫做文化沙龙<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赛珍珠并不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文化沙龙,在南京也有类似的聚会。

然而,那样的聚会和这次的沙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她也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林子轩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这次沙龙的参与者掌握着上海一大半的文化类报刊和杂志,还有出版社的老板,演艺界的明星,众人谈论的也都是文化界最为前沿的话题。

有思想的争辩,有文化的碰撞,有朋友间的闲谈,也有才子佳人的佳话。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沙龙。

赛珍珠在其中如鱼得水,她精通中国的文化习俗,和这些中国文坛的顶尖人物在交流上毫无障碍,甚至因为她的身份,在其中很受追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