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西方电气公司为了推销他们的有声电影,专门在好莱坞设立了代表处。

代表处的经理叫做亚伦,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白人男子,是西方电气公司的推销员。

原本代表处有十几名销售员,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当初西方电气公司雄心勃勃的进入电影界,想要改变默片的现状,可在四处碰壁之后,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怀疑了,甚至有放弃这个项目的打算。

他们曾利用总公司背后财团的势力给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施加压力,但没想到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联合起来抵制有声电影。

那些好莱坞大公司的负责人根本不理睬他们。

亚伦如今的工作就是每周到各大电影公司转一圈,刷一刷存在感,期盼着或许会有奇迹降临,哪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脑子坏掉了,想试一试有声电影<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但他心里清楚,只要观众还没有厌烦默片,只要默片还能够给电影公司赚钱,有声电影就没有出头之日。

这该死的默片!

这一天,他按照惯例刷了一圈存在感,回到代表处。

他雇佣的伙计道格拉斯希拉赶忙跑过来,一脸兴奋的样子。

“经理,有人来询问维他风的情况。”道格拉斯汇报道。

亚伦惊愕了片刻,激动起来,难道我的祈祷被上帝听见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装,拿出一个顶尖推销员的精神和做派,朝着代表处的小会议室走去。

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无论是多么小的电影公司,他都要把有声电影机给推销出去。

亚伦推开会议室的门,再次惊愕,他看到三名东方人正在翻看着维他风的介绍资料。

难道听到我祈祷的不是上帝,而是东方的某位神灵?

亚伦顿时泄气不少,东方人懂得电影么?会使用这种先进的技术么?

而且,如果不能在好莱坞打开局面,那有什么用。

虽然不抱有什么期望,亚伦还是职业性的向这三名东方人介绍了西方电气公司的这种新技术,他都不知道这三个人能不能听得懂。

林子轩听得很认真,进行了细致的询问。

他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有声电影机,而不是只能录制歌曲的残次品。

为什么好莱坞前期的有声电影大多都是歌舞片?

这是因为有声电影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完善,只有歌舞片这种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弥补有声电影机台词和动作不协调的缺陷。

按照亚伦的解释,他们的维他风是完善后的产品。

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协调,但只要录音和放映的时候操作得当,就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证明,他还让道格拉斯希拉演示了一番,播放了一段一分多钟的电影片段,从效果上看,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还不错。

但林子轩需要在实际拍摄中进行实践,也是想让郑证秋学习这种新型的拍摄方式。

对此,亚伦颇为为难。

实际拍摄需要花费金钱,如果是大电影公司自然没问题,但这几位……

林子轩表示自己可以做出补偿,只想看到拍摄时的效果。

在他拿出一千美元做押金后,亚伦开始摆弄机器,道格拉斯希拉负责录音。

想要在拍摄现场录制声音,需要现场极为安静,摄像机不能移动,限制很多<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林子轩和周剑允在摄像机前用中文说了一段对话,大概一分钟的样子,然后就看着亚伦和道格拉斯忙碌起来。

半个小时后,冲洗好的胶片开始放映,蜡盘上的声音响起。

虽然声音有些走样,但已经不错了,这种技术关键不在于摄影,而在于录音,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录音师。

而且对戏院里的放映设备也有要求,需要在戏院里加入扩音器,才能把声音传播到戏院的各个角落。

林子轩曾经委托上海百代公司购买一部有声电影机,那其实不是法国产品,而是德国发明的有声电影机。

他还没有见到产品,但似乎没有这个维他风的技术成熟。

他想要购买一台,不过需要西方电气公司的技术支持,否则一旦机器坏了还要托运回美国修理,代价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