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回看江北少年时(5) 他…… (第1/3页)

《破阵曲》最快更新 [aishu55.cc]

一听疏远,朱缨才想起自己的来意,当即兴师问罪:“如今难道不是谢将军主动疏远于我?”

谢韫哑然。

近日他确是有意不多与朱缨相处,但他不是想疏远,只不过是怕自己心思不纯,到头来二人翻脸,连兄妹也做不成。

更何况,谢家的那些事······

她是如此磊落的人,向来见不得那些腌臜事。

谢韫心中前所未有升起一丝的悔意,又很快被他狠狠挥散。

他眼中情绪不明,终于下定心思,向她坦诚:“近几日谢府闹出的动静,想必你也听说了。”

“是有耳闻。”

他没接她的话,而是改说谢家的事,朱缨有些不快,却被他弄得莫名紧张,只好顺着他的问题走。

这些天谢府可是热闹,据说谢韫父亲,也就是家主谢宣的妾室与府内侍卫有染,被扣了好大一顶绿帽子,闹得满城风雨。

朱缨不解,这事说大也不大,无非是名声不太好听。辰阳公主早逝,谢韫又离开谢家已久,听起来与他没什么关系。

大晚上的,难不成要和她八卦?

“是有什么问题吗?”她忍不住问。

谢韫没有回答,直直望向她:“想听听我从前的事吗?”

---

谢韫之母辰阳公主本是江南人,后来被收养进宫,从小和当今圣上朱景一起长大,姐弟间情谊甚笃。

这位公主虽然聪慧,却没有什么野心,再加上自小患有心疾体弱,便没有如旁的皇子皇女般参与朝堂之事,而是日日绣花弹琴,一心只想着嫁个好人家,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

那年春日,谢宣代谢氏至魏都朝见皇帝。

刚及弱冠的江北才子一袭月白锦袍,容貌举止俱是俊逸不凡,只一笑便将百花烂漫都比了下去,勾走了年少公主的心。

那天过后,辰阳公主茶不思饭不想,终于求到了圣上面前。

当时的皇帝还是朱缨祖父,老人家怜爱辰阳,最终允了她的婚事,准许其在魏都建公主府。

只是这位公主心思单纯,认为江北与江南不过一江之隔,距自己家乡甚近,便一心要与未来夫君去江北。

那年秋天,辰阳公主如愿远嫁,自此与魏都相隔千里。

成婚后,两人也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日子。次年,辰阳公主诞下小世子,取名为韫。无奈生子后落下了病根,再加上心疾顽固,她的身子骨便越发虚弱起来。

谢宣喜好风雅,常常去琴楼戏院看戏听曲,这一来二去便认识了不少女子。辰阳纯善,惦念夫妻情谊不愿声张,加之江北天高皇帝远,谢宣行事便越发放肆。

而辰阳公主这边呢,她因体弱无法侍奉夫君,以为自己有嫡长子傍身,下半辈子已是安稳,便由着他去了,甚至帮着谢宣,暗中纳下了一房良家妾。

大魏开国皇帝乃是女子,因此女子地位甚高,与男子相差无几。除非是女子过于高嫁、男子入赘或是皇帝充实后宫,男女成婚后通常不纳妾。

辰阳公主这般做法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人均为公主抱不平,偏生她不这样认为。

妾室姓常,姿容过人又唱得一口好曲,甚得家主宠爱。

起初她还算安分,后来见这位公主主母在江北无所依靠,身体虚弱又性情和软,便逐渐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于是勾结医士,在原本医治心疾的汤药里动了手脚,让药性变烈。

辰阳无所察觉,心疾却渐渐加剧,身体日益衰弱下去。谢宣日日与小妾厮混,连带着自己的嫡子也闭门不见。

因此,谢韫的童年很少有父亲的参与,只看得见缠绵病榻的母亲和悉心教导自己的祖父。

谢韫的祖父谢秉历经三朝,曾经担过太子太傅,后来官至首辅,深受器重,年老致仕后便回到家乡江北荣养。

老家主英明睿智,将嫡长孙留在身边亲自教导,又对辰阳这位公主儿媳多加照拂。

然而,饶是谢秉屡屡警告,照样无法左右自家儿子的心。

多年来辰阳独守空房,眼见着常氏春风得意,心中越发积郁难消。更何况心疾艰难,又日日服用烈药,身体早已是虚弱难当。

家中长媳病体不愈,谢秉又倒下了。老人家明白长子昏聩,是个扶不起的烂泥,临终前将自己积累半生的势力与人脉悉数交给了疼爱的长孙。

那一年,谢韫八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