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严复给蒋百里接风洗尘,席间提起此事。我并不很在意的说,如此而已的政客,有什么样的下场都不足为奇。顾维钧也在席间作陪,他也跟蒋一起去了德国。

严复和蒋百里二人一起看我,蛮有些调侃的意味,顾维钧则低头不语。

我也不在意,笑道,“你们不要这样看我,我是政治家,与尔等完全不一样。”

严又陵老先生很不给面子,很直白的说,看不出。

我言道,“政治家与政客很像,但有两点区别:政治家有理想,政客只有自己;政治家把自己的命运努力与国家的命运统一起来。政治家在谋私利时必谋公利,而政客在谋公利时必谋私利。所以,政治家是无法用政治手段打倒的,而政客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能轻易打倒。你们看,我在处理这些事时,没有采用任何非法手段;袁、孙之流采用的都是非法手段。所以,我是一位现代民主的政治家,……(^o^)”

'注'近来查找资料,看到了有关于旧中国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争论,我有点感触,不吐不快。这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中国在古代世界,不包括清朝,一向以技术闻名。汉人的手艺是世界知名的。所以,在旧中国,技术上有一些进步,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二战是一场数量战胜质量的战争。这些技术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支持中国抗战。至于教科书上的不切实处,我们也应当理解。那是在什么年代编制的?大家都知道。想修改它,牵涉面很广——这是个政治问题,要“讲政治”呀(^o^)。

所以,我们不必争论,知道一下就好,将来会改正的。而且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正统性和合理性,维持稳定秩序,所做的考虑,也不是不可以理解。要知道,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中国是向前发展,是在走向强大。我不相信共产主义,它永远也不会实现,但中共政府现在就是中国政府,这一点要清楚。

推荐一篇文章《中国的拉美化,中国政府搁置政治改革之谜,中国印度的真实对比》,可以到作品相关里去看。因为自力更生榜要求15万字以下,所以我把它放到我的博客里了,欢迎大家去看,点主页上的'作者博客'即可。

第31章

如果我的故事,曾给你带来过欢乐,就请把今天的票都投给我!明天我会准时更新,就会离开“自力更生榜”,让我在首页上露一天脸吧!

***************************正文*********************************

蒋百里和顾维钧等人前往德国,是因为欧战临近,有些事情需要双方达成谅解。

我军没有什么海上力量,总吨位3万多吨的海军,放二十年前还可以显示一下;现在嘛,完全可以忽视。我军要想形成海上作战力量,起码还需要一年半~两年的时间。但欧洲的局势,就像一个点燃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基本没有拖到一年后的可能性。

所以,蒋百里前往德国,试图与德国达成协议——确保我在欧战中能够保持中立立场,将我方的主要责任转为为德国提供各种物资,并协调青岛等问题。

威廉二世身有残疾,所以,既固执又敏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威廉二世希望能够与英、法保持良好的关系,结果却几次激怒了两国,外交很失败。可这种失败,又使他更加敏感,继而有些偏执了。

蒋百里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与德国达成了协议:“如果战争在两年以内爆发,我方采取中立立场;超过这一期限,双方结成同盟”,并且约定:“如果欧战爆发,青岛驻军就对我军投降,我军将尽力保障其人身和私人财产安全”。

协议的达成,有很多原因。德国与我的贷款协议本身,是由于德皇一意孤行推动的,而且贷款协议是有利于德国的,所以才能够达成。但是,除了德皇本人,没有任何的德国政府的高层人士,对我方抱有更高的期望。现在,我方能够对德国提供物资,已经是意外之喜了。现在,以我方的实力,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不可能提供更多帮助。直接参战,也不过是声援,还不如提供物资来得实惠。而青岛虽然重要,但是,比起战争的胜负,就微不足道了。如果德国胜利了,收获远超过这;如果失败了,也一定会失去。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欧洲战场,我方提供的物资,相对而言,更重要一点儿。

看来我避免统一中国的决策,真是十万分的英明。我真是天命所钟啊!要不然,德国到时候,肯定会要求我对俄罗斯宣战的。那时候,你说我是宣战,还是不宣战?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