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况,就算控制得了大家的行为,你又怎么去控制他们耳朵里听什么,脑子里想什么?

虽然这位办公室主任搞了多年的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他想了好几天依然不得要领。这不,局长大人宣布又要开会了,他的解决方案还一个字都没写。他愁眉苦脸地想:开会嘛!不像别的工作总有专人负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自然,即便是事关自己,那领导不是单独在和自己谈话,也可以当成耳旁风。这就是个责任承担的问题……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2节:灵感不会在规定的时间敲门(2)

责任承担?他突然想到了!当局长问这位办公室主任关于开会的纪律拟定了没有,什么交上来看看时,他笑着说:〃不需要什么一套方案,很简单,以后开会时你不要秘书参加,开完会后再宣布,这次由谁来整理会议记录……〃

对于工作,当然是谁负责任谁就会高度关注。那究竟谁负责任呢?上面不说,下面就只能假想很可能会是自己。现在只抓一项工作……会议记录,只盯一个人……他是否能把会议记录做出来。做不出来,就交不了差,也无法说明自己参加会议时是认真的。

看看,困扰多时的工作难题,一个小小的灵感就解决了。而这样的灵感,可不是在纸上按部就班地写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灵感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的。事实上,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你思考的方向正确,只要你够虔诚,当你的思维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突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就是释家禅宗所讲的〃顿悟〃。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儒学大师王阳明,他所创立的〃心学〃一派儒家思想,和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并立,后来为明清以后许多官僚、学者所信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史和思想史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王阳明思想建立的方法即所谓〃格物以致知〃,意思是从世界万事万物中去思考推究出原理,把有形的知识变成无形的思想。王阳明无时无刻不在〃格〃,对万事万物都在〃格〃。看到竹子,他会停下来〃格〃,看到蚂蚁,他会蹲下来〃格〃,在朝为官的时候〃格〃,在野为民的时候〃格〃,率军平宁王之乱时,他还在〃格〃,甚至因为得罪了权奸刘瑾,被发配到当时蛮荒的贵州龙场,当了一个小小的驿卒时,他在清风明月的山林中〃格〃,在豺虎窥视、虫蛇吮血的环境下〃格〃。他将三十七年的家底都拼将出来,把拥有的三千年文化底蕴都用头皮顶出来之后,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午夜,他仰天大笑,终于顿悟了。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龙场顿悟〃。

王阳明的〃顿悟〃是偶然得来的么?当然不是,这是一个365天、24小时思考的结晶。古人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对于思考来说,必须先有前一句的〃踏破铁鞋〃,才有后一句的〃不费工夫〃。当我们累积了所有的信念,经历了足够的〃求之不得〃时,灵感就会在下一秒叩响思维的大门。

▲BOOK。▲虹桥▲书吧▲

第13节:机会只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1)

5.机会只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

著名的汉斯教授在一所大学讲完课后,问在座的学生:〃我想招收一名私人助理,来帮我处理日常琐碎的杂事。我需要一个有条理、爱整洁的人,不知道你们谁有兴趣?〃

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他们觉得,能给汉斯教授当助手是一种荣幸,对自己的学业乃至于今后的事业也都大有好处。

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可名额却只有一个,汉斯教授也不知如何取舍。想了想,他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任务:下次我会再来的,如果那天谁将自己的课桌收拾得最整洁,谁就会得到这个职位。

这天是礼拜三,一般汉斯教授来学校讲课都是在这一天,不过,没人确定他会在下一个,还是在再下一个礼拜三到来。

刚开始,大家每到了礼拜三的早上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课桌,可是汉斯教授没有来。很多人慢慢地就不再那么热心了,到了礼拜三他们也常常忘记。只有一个学生渴望得到汉斯教授的垂青,他不但在每个礼拜三都会把自己的课桌收拾好,即使在平时他也照样整理得干干净净,因为他担心万一汉斯教授改变了日程,在其他的日子来到就糟了。

他在每天早上将自己的课桌收拾好,可是到了下午,桌面又凌乱了,他想也许汉斯教授会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