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生死两茫(七)屏风上血痕半隐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乃茅山大师

“这是什么?” 白若雪走过去一瞧,屏风所绘的图案上竟然留有半道红黑色的污迹。之所以说是半道,那是因为污迹的上半部有被擦拭掉部分的痕迹。 “不会是血迹的吧?” 冰儿蹲下来用手指划过污迹,走到亮光下瞧了瞧道:“还真的是血迹!” “这样看来,昨晚钱铁锋就是在这里被杀害的,然后再被移尸至客堂。” 凌知县有些不解道:“凶手为什么一定要将钱铁锋移尸到客堂呢?就算想要伪装成意外,为什么不就在这里布置呢?看钱铁锋这么大的块头,想要运到客堂殊为不易啊。” 白若雪思忖些许之后,说道:“应该是凶手怕我们发现钱铁锋死在这里会对其不利,也就是说,这里很有可能留下了指出谁是凶手的证据。” 众人分头查找,但却没有找到预想中的证据。倒是小怜在门框下方找到了一根突出半截的钉子,上面还残留着一丝蓝色的绸缎,看起来钱铁锋绸袍上的破洞就是移尸时被这根钉子勾破的。 白若雪正愁眉不展,却见冰儿站在屏风前发呆,她便上前询问了一声:“怎么了,这屏风有古怪?” 冰儿托着下巴沉思片刻,然后才开口说道:“我在想,既然凶手只留下了半道血痕,而且还有明显擦拭过的痕迹,那凶手为什么没有将血迹擦干净?” “是呢。”白若雪也盯着屏风上残留的血迹开始沉思。 这扇屏风一共有四块,每块上面都画着一幅图,右上角还题着诗词。 第一幅画着数棵碧柳。题的诗乃是贺知章的《咏柳》; 第二幅画着一个开满荷花的湖,湖边有一座高楼、湖中有条小船,天空昏暗、骤雨急降。题的乃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三幅画着一座深山,山上尽是火红的枫树,一辆马车停在山脚下。题的乃是杜牧的《山行》; 第四幅画着一条落满白雪的江,江中一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者正坐在船上垂钓。题的乃是柳宗元的《江雪》。 这扇屏风上的诗和画契合了春夏秋冬四季,而血迹则是滴落在了第二幅画的荷叶处。 这半道血迹正好落在左下角荷叶的下半段,上半段已经被擦拭掉了。 小怜想了一下,说道:“是不是凶手杀人之后太慌乱了,随便拿着抹布擦了一下?” 冰儿有些不太认同小怜的推测:“凶手之所以要移动尸体,就是要让我们相信钱铁锋是在客堂意外身亡。既然如此,那就必须要将案发现场的痕迹清理干净。凶手都花了这么多工夫搬运尸体,岂会如此草草处理血迹?一旦我们在这里发现屏风上的血迹,一切布置就功亏一篑了。” 白若雪也觉得冰儿说得有道理,必定有一个理由让凶手忽略了这半道血迹。 这个时候,她将目光移向了桌上那盏灯油耗尽的油灯。 “对了!”白若雪用手指按住额头道:“难不成是因为凶手要清理血迹的时候,灯油刚好点完了?” “有可能!”听到白若雪这番话,冰儿眉头一挑道:“凶手有可能先搬走了钱铁锋的尸体,等回房要善后的时候发现油灯灭了,或许已经记不得哪些地方沾到血迹,没看清这个地方有血迹,就凭感觉擦了一下,所以才会将那半道血痕遗留了下来。” 为了知道一半的灯油能点多久,白若雪吩咐小吉把灯油取来:“小吉,你按照昨天检查时看到的油量,将灯油添上,然后把油灯点上。” 小吉边按照白若雪吩咐的做,边嘟囔着:“得亏掌柜的不在了,不然这样空点着油灯,还不把他心疼死啊……” 油灯点着到熄灭,就算是只有一半的灯油,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趁着这个时间,白若雪在卧房里找起了凶器。 可当她把卧房内的东西全看了一遍之后,却并没有找到能用作凶器的东西。 “白姑娘,会不会凶手就是和钱铁锋起了口角,一怒之下推搡了一把,致使钱铁锋的后脑撞到了桌角,从而一命呜呼?” “县尊大人,这个推论我之前也考虑过。”白若雪眉头微皱道:“可我查看钱铁锋的尸体之后,发现桌角与伤口不符。” “哦?愿闻其详!” “如果是桌角,那么撞击所留下的痕迹应该不大。但我检查钱铁锋后脑那块伤痕发现他后脑的头骨被砸碎了一大片,凶器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钝器。” “雪姐,凶手既然要伪装成意外,会不会已经将凶器带走了?”冰儿提醒道。 “带走了?”白若雪被冰儿的话所启发,眼前灵光一现,叫道:“莫非凶器就是那个银壶!?” 想到此节,她马上就问道:“小吉,那个银壶有多大?要是用来砸人牢不牢靠?” “当然没问题啊!”小吉用手为白若雪比划了一下银壶的大小,说道:“那个玩意儿可是用纯银打造的,沉得很。要是拿来砸脑袋,一准儿脑袋开花。” “既然这样,我们就去藏宝阁看看。要是银壶不在了,那极有可能就是凶器,被凶手一起带走了。” 藏宝阁在二楼,只有一个楼梯能够上去,所以众人又转回了柜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