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听其办理,然而康梁的手下还不大领情呢。

此后,中山先生命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带3万元到新加坡,劝康有为合作,反被康有为向新加坡英政府指为刺客,将宫崎逮捕。

严复对维新运动寄予深切的同情,但也对其鲁莽酝酿有所批评,“平心而论,中国时局果使不可挽回,未必非对山等之罪过也。轻举妄动,虑事不周,上负其君,下累其友,康梁辈虽喙三尺,未由解此十六字考注语。”(《与张元济书》,《严复集》三卷,533页)康有为等人不能辞其咎。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机会主义者的机会(8)

辛亥之际,他给黄兴写信,建议采取虚君共和制,以孔子的后裔假以皇冠,为一种荣誉及象征,实际政柄则操之责任内阁。

康有为当戊戌变法时期,为事实上的总策划,清廷坍塌,犹不死心,和张勋共谋复辟,当了十二天的弼德院副院长。虽说他毕生抱有教皇心态,但在时运不济的情况下,充当实力人物的头号幕僚,也是他至死不移的嗜好。这种嗜好上瘾之深,简直身不由己,并且不惧所托非人。张勋复辟,他出力最多。张勋早年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率部企图顽抗,败后退驻徐州一带。其人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1917年6月,他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至12日为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张勋复辟,也促使康、梁彻底分家。

张勋复辟将尊孔和*专制进一步联络加强之,其中康有为跳得最欢,他们不长进的行为,导致儒家学说不幸成为*的对立面。在激进的知识阶层眼里,儒学日益与专制愚昧相重叠,成为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物。萧公权说康有为“在19世纪走在知识界之前,而在20世纪时远落后于当时的知识界”,“康氏自己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造成儒学的式微。在戊戌前夕,他勇敢地将儒学与专制分离;然而在政变之后,他以保皇会首领自居,自戊戌至辛亥,反对共和而主君主立宪;复于民国六年(1917)以及十二年(1923)两度参与复辟,使他的形象与帝制认同,因而被许多人视为民国之敌”。实在是见道之论。

张勋死了,康有为没事儿。到了1925年,他又主张拥立溥仪皇帝,依然时刻梦想依托实力人物干一番事业,博取功名富贵,亟思有所表现。

《清史稿》将他与张大辫子合为一传,放在殿尾的一卷,也算大有深意的。

康有为倒是不愿放弃他的独立性,那个混沌的社会,倒也很好地保持了他的“独立性”,没有人做他的思想工作,或者改造他的思想,倒是他当仁不让,力图给国人或强梁灌输他的思想、他的意愿。

这较之后世那些被迫一步步放弃独立性,一步步走向污秽泥潭的知识分子,佛也救不得,他康圣人,倒不失为命好!

当幕僚的出主意,力求实施,荒不择路,饥不择食,所凭者,三寸不烂之莲花舌,一大肚皮之馊主意。他在技术上甚至没有徐树铮、杨永泰那些人的头脑,也没有王士珍、饶汉祥的胸怀,而欲成事,直是拿他人做牺牲,根源就是他的当教主的思路根深蒂固。这样的人,搞儒教,儒教很难看;搞*,*走样子;搞立宪,立宪变成交换。

对自身提出的主义,孙中山是功不必自我成;康有为是非由我成不可。即使是他人的思想,康氏也很愿意插上一脚。他的实践,因霸王硬上弓而瘸腿,但他却乐此不疲。

较之孙中山、谭嗣同,甚至梁启超等人,他,康有为既不是颈血溅诸侯的英雄,也不是上下其手娴熟裕如的政客,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大俗人,就是一个名利熏心的好货之人。作为一个大学者,他又独有一份盲动的愚昧,这愚昧常常是深不见底。

过度的雄心会忽略物质的攫取。唐德刚先生论袁世凯,说他既无玩物丧志的恶习,也不收藏什么古董字画,品箫吹笛,*自赏;平生所好,唯抓权秉政,纵横捭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动物。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机会主义者的机会(9)

这并非什么品质,而是用志过分专凝,其他相对忽略,顾不上也。大凡一个目标固守、心有所寄的野心家,往往对物质利益视而不见,但康有为是一个例外,与其说他对哲学感兴趣,不如说他对物质情有独钟;与其说他对权力感兴趣,不如说他对精神操控念兹在兹。多货伤德,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东食西宿,一样不拉。他的信徒唐才常、秦力山发动起义之际,他的手里捏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