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突袭燕王!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有劳两位大人,前去关下劝降。”

“谨遵蒙将军军令!”杨文和徐凯驱马上前。

驻守山海关的燕军兵马不是杨文、徐凯的麾下,便和他们二人有着渊源极深,让他们二人前去劝降最为适合。

杨、徐二人的威望还是足够的,加上后方大军的逼近施压,关上守军丝毫不敢犹豫,马上开关表示投降。

蒙鉴想起朱久炎飞鸽吩咐过的,要造声势而无需杀敌的命令,便立刻下令对旁边的窦岳道:“有劳窦大人带领五千兵马处理好降卒与辎重,为我守好后方。我要率大军继续转头南下,前往永平,突袭燕王!”

“将军放心,窦某定不负将军之命!”

“很好!事不宜迟,那我们就此分别!”

“祝将军马到成功!得建奇功!”

“驾!全军向南,前往永平!”

“全军向南,前往永平!”

八万兵马立刻调转马头,向数百里外的永平城疾奔而去,瞬间便消失在天地的尽头,此刻正是燕王主力和平安军团战事正酣之时。

……

盛庸的判断是正确的。燕王从自己的中军骑兵中,分出了四个千户所,也就是五千多人,就埋伏在永平南门外,狙击平安南下,想来个一网打尽。

结果从永平城中逃出的大部分民军和败军,因为南门没有燕军,同时也是贪图直线南下路途更近,所以出了南门,都是一路向南逃窜。

结局便是除了少部分强悍有力的败兵闯过了燕军的埋伏和拦截以外,绝大多数逃出城的的败军,都落入了燕王预先设置好的埋伏圈内,两千多人被杀,八千多人被俘,死亡的比例远远高于在守城战中的死伤。

当日头西斜的时候,永平城里已经没有了反抗,能逃的都逃了,没有逃跑而选择抵抗的也都被燕军一一斩杀。

而那些选择跪地投降的,此时正提心吊胆地等待着燕王对他们命运的判决。

可燕王此刻哪里有工夫理他们,燕王首先要做的就是直奔永平城内的府库,收纳军械、辎重才是燕王心中所思。兵马一多,后勤压力太大了,燕军此刻的后勤系统,就像一根绷到极限的绳索,再多加一点负担,便将分崩离析,他急于缓和压力。

结果,永平城内的官仓情况,却令燕王大为恼怒。粮草已被平安撤离前下令点燃焚烧,而府库内也没有任何的存银,能够得到的,也不过是府库内的一些未能被逃兵溃卒带走的几批兵器盔甲,要不是道衍和尚极力劝阻,愤怒的燕王差点就下了焚烧令。

看着道衍老和尚指挥军卒收缴兵器盔甲……燕王满脸的阴沉,本想以战养战,缓解后勤压力的燕王越想越气,很快就下达了屠杀俘虏的命令。

这一下子,这些在燕军入城之际跪地投降的溃卒和民壮倒了血霉,被得到军令的燕军士卒一股脑儿地都砍了。

而燕王屠杀俘虏的消息,也跟着一些后来逃出的溃卒和百姓,传向了山海关、松亭防线。

…………

第二天早上,平安与盛庸带领着那几千败兵,于半道上碰到了南下的蒙鉴大军。

“怎么回事?”听得前方大队骑兵奔驰的声音,平安脸上露出一丝绝望的神色——不是已经绕路了吗!?怎么北方还有燕军?就在平安恍惚间,马蹄声越来越明显,数万骑兵从右前方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而领头的一员大将一身乌甲,身后的大旗上绣着两个黝黑大字——建业!

“哈哈,将军,是南军!是太子(朱久炎)的兵马!”

盛庸将从朱久炎那里听到的蒙鉴军团讯息告知了准备迎战的平安,平安听得解释大喜过望,连忙与盛庸驭马上前与之交涉。

盛庸有朱久炎的手令在身,加上蒙鉴先前已经从朱久炎的传书上接到盛庸、平安归附朝廷的消息,两军汇合的极为顺畅。接下来的整编工作飞快,没费多大工夫,平安、盛庸的兵马纷纷打散,融入了蒙鉴大军。

蒙鉴询问一番永平战事之后,言明可以马上为平安他们复仇,突袭燕王;接到燕王屠杀俘虏的消息的平安、盛庸满脸激动,当即表示愿为先锋,突袭燕军,为蒙鉴的主力创造歼灭燕王感到条件。

蒙鉴正好对杨文、徐凯不那么放心,当即拨付兵马,命令平安为先锋主将,盛庸、徐凯为左右副将,三人率领先锋骑兵先行奔驰,为大军开路。

是以,黎明之前,星光黯然,大地一片黑暗,近九万军队,分前后两个梯队浩浩荡荡地朝着百里外的永平城杀了个回马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