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议和缘由 备战 (第1/1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王承恩敲了敲乾清宫的房门,等到里面有有回应。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皇爷,今天的早朝还去吗?” 乾清宫内,传来一道疲惫的声音。 “不去。” 王承恩听到这个吩咐,他继续站在乾清宫外等待。 皇爷之前一直是非常勤勉的人。 没有错过每一次早朝,皇爷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经常不去上早朝。 应该是黄衣贼拿下两广地区。 南直隶和浙江等地的巡抚上书,要求把税赋留在当地,用于练兵应对黄衣贼的威胁。 皇爷不同意,一气之下撤换好几任当地巡抚,他们都没有收上来税。 大明本来就岌岌可危的财政,丢掉了两广,东南的税收又收不上来,户部已经没有一两银子。 官员的工资有半年没发,好多官员都不来上早朝。 皇爷一去上早朝,好多官员都哭穷,让朝廷尽快发放俸禄。 内帑有一些钱财,这是收矿税的钱,主要用于支付卢象升和孙传庭,这两支军队的军饷。 这两支军队最能打仗,他们是明军少数能正面击败后金的强军。 “王公公,这是首辅温体仁递上来的题本。” 王承恩打开这个题本,上面通报了几个非常坏的消息。 大明军队长时间欠饷,大同军镇的明军集体闹饷,被当地将领镇压,再要不发饷,就会酿成兵变。 这段时间,已经有多个地方闹饷兵变。 但还没有发展到,崇祯初年,三大军事重镇兵变的程度。 王承恩预计,再不发饷,会有更多地方的军队兵变。 九边重镇的大同军镇闹饷,这就是极为危险的信号。 王承恩轻轻敲响乾清宫的房门。 他得到崇祯皇帝的允许后,带着题本走到了崇祯面前。 王承恩看到崇祯皇帝,双眼布满了血丝,两个非常浓厚的黑眼圈挂在脸上。 头发乱糟糟,身上的衣服也全是褶皱。 崇祯皇帝看上去就非常的颓废。 王承恩知道,崇祯皇帝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睡好觉,不时在梦中惊醒。 “皇爷,首辅温体仁递来的题本。 大同军镇官兵闹响,兵变未遂。” 崇祯皇帝拿着王承恩递过来的题本,简单的翻了几页。 这段时间汇报上来的消息,全是坏消息。 “让温体仁自己想办法筹钱,他想不到办法,这个首辅就不用做了。” 崇祯皇帝直接把这个题本扔在一旁。 他已经想尽办法解决,但大明现在花销太大,收入太少,早已经入不敷出。 主要就是因为战争,花费太惊人。 朝廷已经多次加税,到了加无可加的地步。 “你把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嗣昌叫过来。” 王承恩听到崇祯皇帝的吩咐,他立刻派人去把杨嗣昌叫到乾清宫。 杨嗣昌这个人升职很快,他是坚定的反黄衣贼派。 主张与后金议和,尽力招抚反贼,把大明所有力量,都用在对付黄衣贼身上。 杨嗣昌前段时间消失在京城,谁都不知道这个人去了哪里。 杨嗣昌家里,他看着一群士子,激动的说道:“两广罹难士绅多达两万四千七百六十八人。 这是黄衣贼自己在《广东日报》和《桂林日报》上面公布的数字。 黄衣贼打过来,我们就没了活路。 国朝兴衰都在诸君身上,我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坚决反对黄衣贼。 有人说大明的大敌是后金,他们只是区区游牧民族。 有人说是湖广和河南的反贼,这些都是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只有黄衣贼,现在已经占据大明近半国土。 他要掘了我们自身的根,断了名教的根。 我们这些名教士子,要与黄衣贼势不两立。” 杨嗣昌正在激情的演讲,动员更多士子支持他。 家中一名仆人,很快走到他身边。 “老爷,宫里来人,皇上邀请您进宫。” 杨嗣昌握紧拳头,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他让朋友招待这些士子,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乾清宫。 崇祯皇帝让所有宫女太监远离乾清宫,他单独召见杨嗣昌。 “杨爱卿平身赐座,事情办得怎么样?” “回陛下,后金那里也不想再打下去,经过我们多轮磋商。 我们和后金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大明和后金正式休战。 我们不用正式下诏书,承认后金的地位,也不用给予任何钱财。 两方只需要保持足够的默契。 后金已经在宁锦防线撤兵。” 杨嗣昌对黄衣贼,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对后金,他是坚定的投降派。 后金先派范文程来到辽东,想要与大明议和。 孙传庭直接把范文程送到京城。 崇祯发现,孙传庭在辽东,他们能守住宁锦防线。 孙传庭不再辽东,换一个知兵的文官,他也能守住宁锦防线。 孙传庭的实力,现在也没办法大举进攻,收复失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