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明攻平壤 暗渡仁川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4334年(公元1637年),十月十四日。 曹国公李大壮下令大华皇家陆军第七军主力和朝鲜新军,向朝鲜首都平壤城发起进攻。 第七军第一师谭方圆部作为主攻。 第七军第二师庄仁义部,已经翻越朝鲜西北部的山区,他们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 朝鲜国君李淏,带领着朝鲜新军出兵。 他看到列队还有些散乱的朝鲜新军。 朝鲜国君李淏走到曹国公李大壮身边。 用他有些生疏的汉语,担忧的说道:“曹国公,本王率领的朝鲜军队,训练时间太短。 能否让他们多训练一些时间,我们有了充足准备之后,再发起进攻。” 朝鲜国君李淏知道大华军队已经准备好久,现在发起进攻正合适。 他想让朝鲜新军晚一些进入战场,但不知道这话怎么开口。 毕竟大华军队是帮助他,驱赶占领朝鲜的敌人。 李大壮也察觉到朝鲜国君李淏的意思。 他指着自己身上的毛衣,又指向路边已经结霜的荒草。 “我们可以再等等,天气不允许我们继续等下去。 现在的天气,降温速度很快。 这个时候都已经结霜,再继续等下去,鹅毛大雪就会降下来。 冬季的朝鲜,特别是朝鲜山区冬季十分严寒。 我军的兵员,很多都是南方人。 他们无法适应严寒环境,在严寒环境作战,战斗力肯定会削减。 建奴的八旗兵,长期生活在辽东或是更北方的山区,他们能适应严寒环境下的作战。 李淏国王有把握只靠朝鲜新军,在冬季的时候,应对八旗兵的进攻。 我可以同意,推迟总攻的时间。 现在已经十月份,再有一个半月就是除夕节。 李淏国王难道不想在朝鲜王宫过节。” 李大壮看到朝鲜国君李淏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他继续说道:“朝鲜新军训练半个月,这个时间已经不短,新军士兵基本掌握火枪的使用。 我们大华军队,新兵从什么都不懂到合格的士兵,也只是训练三个月。 朝鲜新军核心兵员都是之前朝鲜国的士兵。 他们本来就是军队,经过半个月的训练,这个时间已经很合适。” 朝鲜国君李淏听到大华曹国公的说法。 一旦他提出朝鲜新军退出战场,大华军队就选择撤离,这种后果他无法承受。 大华皇家陆军第七军,是朝鲜战争最关键的力量。 曹国公是朝鲜战争的统帅。 只凭借朝鲜新军,未必都能打过朝鲜八旗,更何况是实力强大的后金八旗兵。 他们朝鲜新军,只是辅助大华皇家陆军第七军作战。 最关键的一点,大华曹国公李大壮才有朝鲜战争的指挥权。 朝鲜国君李淏,只能提出他的建议。 曹国公李大壮怎么做决定,他没有办法干扰。 朝鲜国君李淏走回朝鲜新军营地。 他看着神情有些担忧的朝鲜新军都统调李世奇。 朝鲜国君李淏摇了摇头说道:“大华的曹国公坚持己见,让我们朝鲜新军,出兵配合大华军队行动。 李将军,你在战场上要注意自己和麾下士兵的安全。 时刻记得,我们只是配合大华皇家陆军第七军行动。 大华的军队,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力。” 李士奇立刻单膝跪道:“大王,末将一定尽量保留朝鲜新军的元气。” 朝鲜国君李淏听到李世奇的话。 他满意的点点头,李将军已经听明白,他的话外之音。 ……………………………… 算上后勤部队,总兵力高达十三万的大军开始行动。 战场本来就紧张的态势,变得越发紧张起来。 大华联军和八旗兵都做好准备,战争一触即发。 第七军指挥营帐内,参谋长段瑞德看到前线发来的消息。 他哈哈大笑道:“好,这真是太好了。 我们大军出动,直接把建奴的八旗兵和朝鲜八旗,大部分兵力都引出来了。 这次我们要来个明攻平壤,暗渡仁川。 我们在这里吸引八旗兵的注意力。 不断压缩八旗的生存空间。 真正的杀手锏,那是崔秀珠的第三师。 根据预计的安排,第三师应该已经在朝鲜南方登陆。 希望第三师能配合好海军行动,不要出现什么意外。 第三师拿下汉城,截断建奴的退路。” 祝师潘宏才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地点说道: “北方舰队俘虏了一艘荷兰人的商船,再加上细作的调查。 我们得到消息,多尔衮从西方的荷兰商人那里,购买了红夷大炮和铸炮的技术。 建奴又在朝鲜,训练朝鲜八旗,壮大自身。 我们绝对不能等建奴准备好了,再向他们进攻。 这样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这个时间刚刚好,天气没有完全变冷,有利于我军作战。 建奴的朝鲜八旗刚组建,战斗力不强。 建奴学会的铸炮技术,是耗时很长的泥膜铸炮技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