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大移民 (第1/1页)

乔振和杨文才从议会大门中走出。 他们两人脸上,震惊的神色还没有消退。 乔振听着议会上方大钟报时的钟声响起。 他这才回过神,感慨道:“杨老哥,我担任议员这么长时间,就这段时间通过的方案让我震惊。” 杨文才认同的点点头,感慨道:“朝廷设立五大新的总督府,开疆扩土何止千万里。 关于五大总督府的法案,就占据近期议会,全部的时间。 今日内阁提出的法案,这太让人心惊了。 五大总督府内部互相移民,数额就达到三千万。 内阁还要向五大都督府移民四千万汉人。 算上各地总督府内的百姓,户部根据食盐和粮食消耗推算。 现今朝廷的总人口,那也就是四亿多一些。 内阁这个动作,那是要把国内近乎十分之一的人口,移民到五大总督府。” 乔振也在想着这件事,移民四千万人口,五大都督府内部还迁移三千万人口。 这就是近亿人口的迁徙,他从来没有见识过,哪个朝廷搞的起,这么大规模的移民。 要不是大华王朝富裕,只是这个规模的人口迁徙,就能把朝廷拖垮。 乔振深吸了一口气,道:“杨老哥,还好这些移民不是短时间内完成,要通过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迁徙完。 要不然别说官员不足,无法完成这个宏伟的计划。 移民的数量都不足,无法完成。 有了长达十几年的跨度,开国后的婴儿潮,就会成长起来。 这才有足够的移民,能填补这么大的移民数量。 哪怕是这样,移民的费用也极多。 五大总督区内部的移民费用,只需要消耗粮食,每人三四两银币就够用。 国内的移民费用,高达每人三十两到五十两银币。 这还不算发放田地和耕牛的价钱。 这也是平均每年几千万两银币的支出。 要不是今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我都害怕朝廷,无法承担这么大的支出。” 乔振说出这句话,他笑了笑说道:“朝廷肯定会量力而行,有钱就多迁徙一些移民,没钱就少迁徙一些移民。” 他们已经走到停车的地方,两人在汽车旁边驻足。 杨文才说道:“现在的支出有些大,但总体来说,朝廷不会亏。 必须要依靠大量的移民,朝廷才能永久占据五大总督府。 先期需要投入的银币很多,但只要十几年后,总督府正式改省。 这些地方产生的价值,要远超我们想象。 哪怕是他们现在,对我们来说也有极大的价值。 只是粮食的供应,就能解决国内粮食短缺的问题。 五大总督府,除了东倭,那都是产粮大区。” 乔振也认同杨文才的说法,朝廷和民间,大部分有识之士,都支持大移民这个政策。 他们两人登上汽车,蒸汽机动静轰隆隆的响起。 车辆有序开出紫禁城,返回各自的家中。 乔振看着车外的景象,他感激皇帝苏河对官员和贵族的优待。 他们可以乘车进入紫禁城内,在皇宫城墙外自由活动。 要不然皇宫这么大,只靠步行进入,每次上朝都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乔振回到家中,看到院门外停着一辆比较华丽的汽车。 这种型号的汽车,还是他家工厂生产,每一辆售价都超过十万两银币。 乔振的汽车停稳,他的好友杜宝年,从车内走了出来。 乔振立刻推开车门迎接,高兴地说道:“杜老弟很久没来家里做客,愚兄甚是想念。” 他立刻把杜宝年请到客厅之中。 他们喝着茶,聊着近期各自遇到的事情。 他们的话题,之前还有些生疏,越聊越火热。 杜宝年喝了一大杯茶,吐槽道:“乔兄,咱们晋商可没有像之前那么团结。 有很多人利用我对他们的信任。 我已提拔后辈的心态,扶持他们,带他们摸清相关产业链和销售的情况。 这些后辈有经验后,竟然开始抢夺我与农户的合约和供销商。 要不是我在南洋有一些资产,就被他们背刺成功了。” 乔振听着杜宝年的吐槽,他一点都不意外。 “在大明朝晋商强大,特别是大商人与朝廷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把不讲规矩的人除掉,联合官府让他们家破人亡。 有这种强力手段,才能让人人遵守大商人定下的规矩。 现在朝廷的制度,我们这些商人没办法影响朝堂。 没有了过硬的手段,又怎么能让后来者讲规矩。 现在做生意,必须要重视合同。 在官府见证下,签订的合同,才有最强大的约束力。” 他们又聊了一些事,杜宝年这才话风一转,说道:“乔兄,小弟在全国各地跑,不了解朝廷的政策。 乔兄在京城,还接近中枢。 我想要去暹罗和缅甸建立种植园,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杜宝年的兴盛号在南洋,只是掌握几十万亩种植水果和甘蔗的种植园。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