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军官教育 (第1/1页)

苏河带着李凤鸣来到统领府熟悉环境,还送给他一个大宅院。 让李凤鸣先去回家休息,明天正式工作。 苏河招来苏二狗和知县李志升。 “二狗,你立刻派人去陕西北境探查,确定陕北和关外蒙古地区是否下大雪。” 苏二狗领命退下,安排手下精锐去探查情况。 他现在已经不负责侦察营训练,交给副手章万思负责。 苏二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情报工作。 现在主要紧盯着大散关,并向汉中和北方各府渗透。 李志升心情忐忑走进统领府,心中还在疑惑苏河因为什么事情找他。 难道是他推荐的吴栋林惹祸了。 李志升进入苏河的书房,在苏河的示意下,坐在对面喝茶,等候苏河的命令。 “李知县,河南是棉花的重要产区,离我们最近。 我准备出钱,雇佣商人组成商队去河南采购棉花。” 明朝各地普遍种植棉花,陕西大旱只能去河南采购。 今年河南天气还算可以,再过几年整个北方全部大旱。 李志升紧张的神情放松了一些,道:“苏统领,这个没问题,我们县有熟路的商队。 这些人没有跑,最近也没有经商,正在发愁。 但现在商路不太通畅,各地都有小股起义军,商人们都不敢去运货。” “这个没问题,我会派兵伪装成商队伙计。 统领府负责沿路的安全,除了统领府指定的棉花。商队可以自己出资购买一些物品。” 李志升很痛快应下这个事,县里的商贾他都熟悉,有信心办好这件事。 苏河现在采购棉花,就预防李凤鸣说九、十月份下大雪。 现在士兵和百姓都穿着单衣,突降大雪很多人会挺不过去。 苏河还吩咐苏燕安排重刑劳改犯,去他们控制的几座煤矿挖煤。 …… 李凤鸣穿着土黄色的军服走进苏河的书房。 这件衣服是麻布料,样式也很土,但他穿着很开心。 苏河拿起四本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些都是他亲自书写的简体字版本,上面还标注有拼音。 他以这四本书为模板,让工匠刻制雕版,已经印刷了数千本。 繁简字互认非常简单,苏河可以轻易看懂繁体字,他尝试把简体字教给胥吏。 熟读一本书后,这些人也能认出简体字。 他准备在军队,特别是军官中普及识字。 学习繁体字的难度是一百,简体字就只有十。 不想让特定阶层垄断知识,就只能普及识字率。 是真的普及识字率,不像记忆中南亚某大国,认识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 普及识字率,推广简体字和拼音是最方便的办法。 摸着兔子过河,这是能让十多亿人都识字的神奇方法。 拼音文字是相对低级的文字,具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就是速成性。 因为简单,所以速成。 成年人学习拼音,资质愚笨的人,一两周就能学会。 但不能只学习拼音,汉字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是最优秀的文字。 大英文豪莎士比亚写个名着只需要几万个单词。 普通人生产生活只需几千个词汇量就能胜任。 但随着社会发展,拼音文字只能派生更多的单词。 这时就需要背诵数百万的单词,要不然只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汉字就没有这个缺点,两三个单独的字就能组成一个新词。 只要学会识字,再复杂的内容都能认识。 苏河开始给李凤鸣介绍简体字和拼音,还把阿拉伯数字和基本的数学运算教给他。 他只说了一遍,李凤鸣就完全掌握这些内容。 “这种文字我见过,红毛番说是罗马字。 他们的读音好像不是这种。”李凤鸣好奇的问道。 “这是我根据罗马文字和大明官话,改进的拼音读法。”苏河厚着脸皮说道。 苏河带着李凤鸣来到城外军营,驻守在县城附近的军官都在这里等着。 “这位是李凤鸣参谋,他任职旅参谋,平时负责战略战术和军官培训。” 苏河给众多军官介绍李凤鸣的身份。 “我们要在军中成立夜校,白天训练军队,夜晚学习知识。 你们军官先学会知识,之后回去交给普通的士兵。 今后军官提拔,要优先考虑识字的人,最起码也要学会五百个字。” 苏河宣布新的政策,在军中推广夜校,普及识字和兵法。 这是提升军队战力的重要手段。 他大哥苏熊就可以凭借自己天赋,敏锐察觉到敌人的破绽。 但这样的人太稀少,识字之后学习兵法,却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军官。 苏河把印制好的四本书籍发到每一个军官手中。 “今天我先教大家学习拼音,从明天开始由李凤鸣参谋教大家识字。” “跟着我念,啊,喔,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