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称王影响 (第1/1页)

陕西绥德府。 三边总督洪承畴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他却露出笑容。 他站在城头,已经看到曹文诏总兵带着大军返回。 前段时间,他和曹文诏领兵围剿陕北反贼。 活捉了反贼领袖王嘉胤,送到京师之后龙颜大悦。 他的三边总督位置彻底稳固。 曹文诏去追击最后一股反贼,他统率军队返回,一定是已经剿灭这股反贼。 陕西反贼彻底被平定。 洪承畴很开心,他的五年平贼计划,前半部分已经完成。 绥德城的大门打开,洪承畴亲自来到城门处,迎接曹文诏的大军入城。 “曹总兵,你辛苦了。” 洪承畴看着风尘仆仆的曹文诏,微笑着说道。 曹文诏给洪承畴单膝跪下,恭敬的说道:“末将在洪大人的指挥下,彻底剿灭盘踞在陕北的王嘉胤反贼残部。” 洪承畴上前扶起曹文诏。 他思考用什么办法,联合更多的士绅,建立一支军队,抵挡黄衣贼入寇。 陕西现在除了盘踞在汉中的黄衣贼,再也没有其他成规模的反贼存在。 洪承畴现在只要想办法,抵挡住黄衣贼,他就不负皇恩。 只凭借陕西的兵力,根本挡不住。 四川兵精粮足都挡不住,陕西这里缺粮少兵。 洪承畴都没有信心抵挡黄衣贼。 还好陕西其他反贼剿灭,给他休养生息的时间。 王嘉胤部被彻底剿灭。 王自用部逃窜到宝鸡,关宁军没敢再追下去。 高迎祥部逃窜到山西,早已经离开陕西的地界。 黄衣贼刚刚吞下四川,你黄衣贼头领苏河的做事风格,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入寇陕西。 民变导致很多士绅死亡,大部分的土地,都给予支持洪承畴的士绅。 他拿出来一小部分土地,也能安置一些流民。 这样陕西会尽快恢复元气,只要老天爷给点面子,不求风调雨顺,只求粮食别再绝收。 洪承畴觉得自己有能力,在两三年之后,抵挡住黄衣贼的入寇。 洪承畴突然看到远方尘土飞扬,很快又传来斥责声。 “紧急军情,所有人让开。” 一名穿着明军服装的人,骑着快马向绥德城城门这里跑来。 两旁的士兵看到马头插着,标志着紧急军情的红旗,他们纷纷让开道路。 他看到洪承畴,这才勒住马的缰绳。 曹文诏看着这匹马有些心疼,这是军中难得一见的良驹。 一匹良驹不断的喘着粗气,嘴角都冒出白沫。 这匹马明显是跑废了,之后只能用来拉车。 这个人立刻跪在洪承畴面前。 “洪大人,我奉陈奇瑜大人的命令,给您带来重要消息。” 他说完掏出一个包裹,里面是陈奇瑜写给洪承畴的一封信,还有黄衣贼的报纸。 洪承畴打开包裹,先阅读完陈奇瑜给的信件,又阅读完黄衣贼的报纸。 陈奇瑜信中只说一件事,黄衣贼头领苏河正式称王。 洪承畴又翻看黄衣贼报纸,上面记载着苏河称王的详细报道。 他看完报纸,脸色变得铁青,手指都在微微发抖。 曹文诏站在一旁,看着洪承畴的状态,就知道出大事了。 他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到洪承畴,他等待洪承畴恢复正常。 “曹总兵,我们又要准备战了。” 他随后感叹一句。 “多事之秋啊!” 洪承畴看到曹文诏一脸迷茫,他把报纸递给曹文诏。 曹文诏接过报纸,他能看懂黄衣贼的简体字。 简体字大部分脱胎于草书文字,只要接触几次,这些字的意思,读书人不难弄懂。 曹文诏看完,大惊失色道:“黄衣贼怎么敢,他们怎么敢直接称王。” 曹文诏立刻就明白,事情变得极为严重。 黄衣贼和平常的反贼不一样。 平常反贼弄个草台班子,就号称自己是某某王。 朝廷只把他们当成山大王,这些草头王,没有哪个人会在意这些人称王。 上至皇帝下至他们这些将领,都认为派兵就能剿灭这些反贼。 黄衣贼完全不同,已经从普通反贼蜕变成割据势力。 他们有自己的制度,有自己的官府。 甚至已经在开科取士。 曹文诏作为一个武将,也知道开科取士又称王的反贼,会造成什么后果。 朝廷会不惜一切代价,剿灭黄衣贼。 曹文诏忧心忡忡的说道:“总督大人,现在黄衣贼头领苏河正式称王。 黄衣贼的报纸,已经把苏河的言行都记载在上面。 黄衣贼这是要与大明争天下,他们从反贼变成了反王。 皇帝陛下绝不会容忍苏河这么做,朝廷必然会调动大军,围剿黄衣贼。” 洪承畴看到了曹文诏的惊讶,他有些意外,曹文诏竟然有这样的见识。 他担忧的说道:“黄衣贼现在已经成为一股割据势力,不能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反贼。 应当把黄衣贼,提高到与后金相同的地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