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新朝制度(一) (第1/1页)

文武百官陆续到达京城。 秦王苏河这段时间,分别接见他们。 咨询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 苏河与王仲策、李凤鸣、苏熊等人秉烛夜谈,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 4333年(公元1636年),八月二十九日。 苏河在乾清宫召开小朝会,与文武百官商讨新朝的国号和制度。 苏河坐在主位上,他的左手边坐着王仲策等文官,右手边坐着苏熊等军官。 秘书处秘书长郑子良,带着秘书处的人员,拿出纸笔速记。 记录着这场对新朝至关重要的小朝会。 苏河面带笑容,看向众人,开口说道:“我们已经彻底消灭大明,现在正式新朝定鼎之时。 新朝要有新气象,我们今日的决定,将会决定新朝数百年的兴衰。 今日我与大家,就定下新朝的制度。 咱们先议一议,新朝的国号。” 乾清宫在场的众人,他们都万分激动。 这个场合,只有开国功臣才能享受。 参加这个小朝会,他们会在史书上,被浓墨重彩的记录一笔。 礼部尚书宋康年,向着同僚拱了拱手,最先发言道:“王上,历朝历代大多数新朝国号,都是封地或是开国君主称王的称谓。 王上崛起于三秦大地,又称为秦王,新朝国号为秦,正合适。” 宋康年的话音刚落,总参谋长李凤鸣立刻反驳道:“大秦深入人心,秦始皇的功绩与大秦深入绑定。 新朝国号如果为秦,想要突出我们这个后秦。 必然会澹化前秦,甚至于抹黑前秦,让他们和我们做对比。 秦始皇和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就会被逐渐澹化,或是被大众忘记。 只有一些历史学者,记录着这些事情。 我们汉人的凝聚力和大一统思想,他的根基脉络就是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大一统。 澹化这段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的民族,人为降低百姓的凝聚力,不利于新朝的统治。 我不建议使用大一统的前朝国号,为新朝的国号。 东周与西周不是大一统王朝,我不讨论。 东汉继承西汉,那是刘氏宗族一脉相承。 南宋继承北宋,也是赵氏宗亲立国。 除了有明确继承关系,继承了前朝的国号。 剩下使用前朝国号的王朝,大部分出现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 如前秦、后汉、后唐等,他们都非常短命。 用前朝的国号,也非常不吉利。 综合各方面的考量。 我建议选择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或是另起一个寓意好的国号。” 苏河听到李凤鸣说完,他微笑的说道:“李爱卿这个建议,我比较认同。 咱们就按照这个流程,商议新朝的国号。” 文武百官,各抒己见。 他们信仰崇尚炎黄,有人提出炎为国号。 工业大发展,震惊了世人,有人提议工为国号。 秦王苏河重法,有人提出法为国号。 每个人提出相应的国号,那都与他们利益切身相关。 王仲策看着众人,提出了十多个国号。 这些国号都没有获得大多数人,包括秦王的认同。 王仲策看到很多人还在争吵,国号问题他一直在思考。 前几天与秦王苏河会谈,也谈过国号的问题,没有达成最终的意见。 他想到了几个令所有人满意的国号,先提出一个希望最大的试一试。 王仲策一开口,乾清宫立刻安静下来。 “王上,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有众多称谓,被大家认同的称谓有中国、华夏等称谓。 华夏这个词,在《尚书》之中就被大量指代,我们脚下这片大地。 孔颖达为《春秋左传正义》作疏,说出了一句话,至今流传很广。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他为华夏这两个字,注入了文化的思考。 夏这个国号已经被用过,华这个国号,还没有大一统国家用过。” 苏河听到华这个国号,他满意的说道:“华夏!华夏!华夏! 华夏大地第一个朝代是夏,最后一个朝代是华。 这是非常好的寓意,就用它作为新朝的国号。” 苏河非常有信心,大华王朝是华夏最后一个王朝。 随着工业发展和海外殖民,民众的意识觉醒。 王朝后期,那只有两种选择。 君主立宪制,皇帝当一个吉祥物。 推翻封建王朝,由精英轮番担任国家的首脑。 有着大量的海外领地,王朝周期律不会在这个新生的国家生效。 大华王朝传承三五百年,苏河还非常有信心。 三五百年之后,那就是封建王朝制度崩溃的时期。 苏河会尽量用各种制度,引导后人选择君主立宪制。 这是他为后代子孙,唯一能做的安排。 苏河这句话一出,谁都不会反驳。 新朝的国号为华,这件事情彻底定了下来。 王仲策道:“王上,对于新朝的想法,您肯定已经考虑了许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