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战争准备 (第1/1页)

陆元鹏站在乾清宫的角落,这个大华帝国的权力中枢,他激动万分。 数十人争夺通政司的职位,他这名新科状元一路过关斩将,胜过所有竞争对手。 他最感谢自己的师傅宋康年,没有户部尚书宋康年的照顾,他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陆元鹏现在作为通政司的速记员,专门负责记录御前会议君臣讨论的内容。 这个职位要求很高,记忆力要好,写字的速度要快,内容还要求一个字都不能有差错。 但这个职位,他是距离皇帝最近的职位之一。 权力的大小,不看明面上职位的大小,而是看距离皇帝的远近。 陆元鹏看到皇帝苏河与众位大臣陆续到达,他深呼吸几次,准备开始第一次速记工作。 皇帝苏河看着帝国的重臣。 今日大都督府的官员,来的较多一些。 对于前会议熟悉的人,一看这个阵容就知道,今日主要讨论关于战争的事情。 皇帝苏河表情严肃道:“距离褚盛爱卿带来俄国入寇的消息,已经半年有余,帝国对于战争,准备的怎么样?” 首相魏时鸣立刻起身,汇报道:“启禀陛下,内阁按照陛下的指示,全力支持这场战争。 内阁已经给大都督府拨款三千二百万两银币。 同时拿出八百四十万两银币,用于采购各项物资,运到位于前线的尹犁图木府。” 首相魏时鸣作为文官代表,他最先表明文官对于这场战争的支持。 防止战争不利,大都督府把锅甩给内阁。 文官现在无法统军,但也不用承担,战争失败后带来的清算。 户部尚书宋康年随后起身说道:“陛下,国库之中还有六千四百余万两银币。 哪怕是战争线路到长久战,国库也有足够实力,支持战争继续下去。 朝廷随时能发行战争债券,再向民间筹集数千万两银币。” 皇帝苏河听完首相魏时鸣和户部尚书宋康年的汇报,他脸上露出笑容。 战争打的就是银币,只要有充足的银币,哪怕是前期劣势,这场战争都不会输。 更何况他相信大华皇家陆军,在同等兵力下,他们与俄国那些农奴军作战,输掉战争才让人感到意外。 工部尚书金银花,看到同僚让皇帝苏河开心,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前明时期,一遇到战争,最难的就是户部尚书,国库根本拿不出钱。 现在大华帝国,一遇到战争,最难的人,却是他这个工部尚书。 “陛下,工部没有达到预期,臣请罪。” 金银花鞠躬到底,把认错的态度拿出来。 他随后说出工部遇到的难题。 “西北铁路建设,遇到了之前无法想象的难题。 例如开凿隧道、永久冻土上修建铁轨的难题。 导致工期一拖再拖,现在的铁路终点只是前推到吐鲁番府。 吐鲁番府前往图木府,主要是依靠之前修建的沥青路。 通过载重马车,运输大量的物资。” 工部尚书金银花,硬着头皮把事情说出来。 他在之前信心满满,认为一年之内,把铁路修到尹犁府,问题不大。 西北铁路真正开始修建,金银花才发现,在西北地区修建铁路,有太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西北地区的沙漠与长时间的严寒,只是他们遇到最简单的问题。 但是这两大问题,就导致铁路无法修建。 皇帝苏河听到工部尚书金银花的说法,他毫不意外。 大华帝国乌思藏和西北,这两个地区修建铁路的技术极高,它们是世界最难修建铁路的地区。 以现在帝国初级的铁路修建技术,想要征服这两个地区,难度还是非常高。 皇帝苏河语气平澹的说道:“朕知道了,有些难题确实无法克服。 俄国向前线运输物资的方式,也是畜力运输。 他们后方距离前线,还比帝国更远。 朕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保质保量把物资运送到前线。 至于用什么方式运到,这个不是重点。” 工部尚书金银花听到皇帝苏河的说法,他这才放松下来。 还好他实话实说,没有夸下海口。 现在能取得皇帝苏河的谅解,一旦隐瞒事实,造成恶果,他这个工部尚书也就无法再当下去。 工部尚书金银花激动的说道:“陛下请放心,臣一定能保证,物资安全运到前线。” 吏部、礼部、刑部、医部这四部与战争关系不大。 四部尚书没有参与御前会议的讨论。 大都督冯三秋看到文官不再发言,下面是他们大都督府的主场。 冯三秋起身汇报道:“陛下,大都督府得到俄国可能入寇的消息。 大都督府就开始调兵遣将、囤积物资,同时让参谋部进行兵棋推演,制定战略战术。 西北战场的统帅由蔡公吴杰担任,统领第四军和第十九军。 第四军负责防守图木府-巴尔喀什湖一线。 第十九军负责防守尹犁北方的乌梁海一线。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