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包围炮台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三边总督杨鹤召集将领,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 他让丁德曜总兵带着一些老弱病残军户,伪装成主力,继续维持大营之前的状态。 杨鹤同时下令,让尤世禄派兵,围困住黄衣贼炮台。 封锁炮台外面的道路,防止黄衣贼逃跑。 他带着真正的主力,跟着尤世禄总兵的路线,支援包围炮台。 只要包围黄衣贼炮台,就能抓住黄衣贼头目苏河。 姜胜总兵去进攻宝鸡县城,防止城内的黄衣贼支援炮台。 丁德曜也想去前线立功,但他想了想没有开口。 经过固原兵变,军户大部分逃亡。 他手下的兵,都是后来招募的青壮。 这些青壮平时训练量就不足,打据城防守还行,打野战实力不行。 现在他的实力,还不如精锐家丁兵多的卫所。 他自己又是外来户,抢不过陕西这群世袭的将领。 “总部大人,现在是冬天,渭河上面没有大船。 红夷大炮太重,不能走木桥,无法运过渭河。 您把红夷大炮和炮兵都给我留下。 我不只能伪装成主力。 我还能保证黄衣贼,不敢把炮台上的大炮,卸下去防守。” 杨鹤同意丁德曜总兵的请求。 当天夜晚,杨鹤带着大军悄悄离开军营。 只要瞒过黄衣贼一两天,防止黄衣贼头目苏河逃跑,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 渭河防线,苏虎听到士兵汇报。 官兵驱赶大黑猪,破了地雷阵。 西边的官兵来渭河防线,东边的官兵去宝鸡县。 他立刻把这个消息,汇报给苏河和李凤鸣。 李凤鸣听到这个消息,他感慨道:“官兵之中依然有能人,他们竟然想到这种办法破解地雷阵。” 苏河毫不意外,道:“大明官兵,特别是边军将领。 那都是经历多次生死残酷考验的老将。 他们对战场的敏锐,那不是一般人能比。 大明朝廷真能用好他们,就不至于被建奴打得狼狈逃窜,都不敢出城作战。 文官掌握武将的晋升和功劳评判,甚至能直接一纸弹劾,抄了武将的家。 一个七品文官,可以直接让三品卫指挥使给他下跪。 这种重文轻武的程度,大宋朝都没达到。 除非领兵的文官是一个知兵的人,他可以和手下将领同甘共苦。 要不然瞎指挥,打仗肯定是败多胜少。” 苏河简单说一下,明军指挥体系的不足。 大明卫所军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完全腐化,除了个别边军,根本没有丝毫的战斗力。 但烂船还有几颗钉,就是这些边军,战斗力也很强。 只是文官瞎指挥,才让他们彻底废了。 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它们只能吃草,不能捕猎。 苏虎担忧道:“他们已经快突破地雷阵,我们是不是让我大哥,派些人过来防守渭河防线。 苏统领和李参谋,去大散关躲避一下。” “不需要,我在这就能吸引住官军主力。 告诉苏熊,如果去宝鸡县城的官军兵力少,就把这支兵马尽量歼灭。 如果明军主力去宝鸡县城,再按原定计划守城。 我们负责歼灭围攻渭河防线的官军。 两边一样多,那最好不过。 就用守城战消耗官兵。 要相信混凝土堡垒的坚固程度。 官兵根本没有能力攻下我们。 只要我们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吃掉一部分官军。 哪怕我们总体兵力逊色于官兵。 一定要在局部战场,保持优势兵力,才能出城作战。 尽量歼灭官兵,只要我们打下几场胜仗,官兵必败无疑。” 李凤鸣听完,赞叹道:“苏统领的兵法简单易懂。 集中兵力优势,以多打少才更容易胜利。 孙子兵法也说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 尤世禄亲兵传来总督大人的命令。 他负责进攻炮台,总督杨鹤随后领兵就到。 姜胜总兵负责进攻宝鸡县城。 尤世禄看着手下的士兵,这几天养精蓄锐,每顿都有猪肉吃。 训兵们的士气很足,军心可用。 他召集手下的家丁兵,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这次我们负责进攻黄衣贼的炮台。 他们炮台大家也见识过。 背对着我们的方向,根本没有大炮。 只要我们冲到炮台脚下,胜利就属于我们。” 尤世禄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将士们的士气。 他立刻派大军,前往渭河南岸的黄衣贼炮台。 为了防止黄衣贼在沿途布地雷。 他这一路依然派大黑猪探路。 这一路上,只有零星几处有地雷,没有渭河两岸那么密集。 尤世禄急行军,他很快看到黄衣贼的炮台。 这些炮台大炮依然轰鸣,正在与官军的炮兵对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