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惩治贪官 (第1/1页)

黎明时分,右佥都御史李元正被下属叫醒。 他听完下属的汇报,都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可恶,牢房竟然能失火,犯官被烧死了。” 李元正听到这个消息,他气的直接把椅子踢翻。 他回想这段时间的经历,好不容易抓住重要线索,现在却断了。 一个月前,他在悦来酒楼吃饭。 听到两个湖广过来的商人, 说西乡县那里下一场大雨,汉水水位猛涨。 洪水太厉害,直接把汉水河堤冲毁,他们差点船毁人亡。 他们看到洪水冲毁了很多农田。 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感叹水太大。 大雨冲毁河堤,在这个时代,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李元正不同,他是右佥都御史,职业的敏感性,让他分析出更重要的消息。 汉水河堤加固。 这是工部修建水利工程,首先保障的地方。 汉江水库和河堤,都需要用混凝土修建。 混凝土的特点,它能直接在河堤浇筑成型,还能在水中凝固。 不用搬运庞大的石头,非常方便运输。 混凝土修建的河堤,坚实耐用。 肯定不会被一场暴雨冲垮,这其中必有蹊跷。 李元正得到这个消息,他就带几名监察御史和借调的巡检,前往西乡县查看情况。 他们来到西乡县,发现西乡县汉水水库和河堤,完全是豆腐渣工程。 使用一丁点水泥,在河堤上抹了薄薄的一层,外表看着像是水泥河堤。 人上去使劲踩一脚,就能把这个水泥河堤踩碎。 但在工部的资料中,这里已经建好汉水水库和河流沿岸的河堤。 建造标准,都是最高的标准,雇用百姓就花费两万两银币。 李元昊正还发现,农田被冲毁的百姓,这里根本没有人救助。 他立刻把西乡县县令于正明控制住。 同时按照程序,动用紧急权限,直接在西乡县开仓放粮,救助受灾的百姓。 李元正立刻赶回汉中城,把这个事情和苏统领汇报。 他得到苏统领的大力支持,全力调查这个贪腐案件。 李元正突击审讯于正明,没有审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于正明只是交代,这事完全是他独自做下,自己没有同伙。 李元正因为他有恃无恐,肯定是同伙势力非常庞大。 只凭于正明这个西乡县县令,没有工部管理的配合,他根本没有办法贪腐水利工程款。 李元正顺着于正明这条线不断调查,同时派出监察御史,去所有乡村摸底水利工程的情况。 他接到汇总的情况,贪腐程度非常触目惊心。 西乡县这一县和兴安州这一州,水利工程基本都是豆腐渣工程。 统领府在兴安州,投入十万两银币修建水利工程。 汉水沿岸经常走运输船,他们就修建豆腐渣工程。 偏僻的地方,特别是乡村中的水渠。 这些地方,连一米的水泥沟渠都没有修建。 九成九成的资金,直接被官员贪腐。 李元正没有撬开于正明的嘴,但通过对于正明的调查,也获得重大突破。 于正明是兴安州知府邓浩漫推荐,才成为西乡县县令。 那时没有招贤馆,也没有完善的官吏提拔考核制度。 很多官吏都是靠上级官吏推荐。 李元正已经锁定问题出在工部。 直接通过他擅长的方法,从经济方面调查。 贪官们贪污巨额资金,很少有人会挖坑埋上。 他们肯定会把银币花出去,哪个官员产生与他收入不相符的巨大支出。 这个官员的嫌疑,就会非常大。 李元正发现水利司从五品官员徐乐安,这段时间花钱突然大手大脚。 他本来是汉中城的小吏,家里不太富裕。 徐乐安在近期,购买汉中城的豪宅,还一连买了三栋。 酒价那么贵,他不断在家中宴请朋友,每一顿都有酒喝。 李元正觉得徐乐安嫌疑非常大,他请示苏统领之后,带队把徐乐安抓捕归案。 徐乐安关进刑部大牢,他的级别有些高,准备三法司会审。 没想到一把大火,把徐乐安直接烧死。 他这一个多月的调查,再度陷入瓶颈。 李元正看着脸上慌慌张张,满头是汗,前来通知他的属下。 “你们不用担心,我去请示苏统领,这些人翻不了天。 我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证据,没有徐乐安,我们也能破获这件案子。 你们和刑部、大理寺,一起保护好现场,我会尽快回来。” …… 敲门声响起。 苏河走出房间,看到值班的秘书姜之鱼。 他三十多岁,一米五身高,体重两百多斤。 长得尖嘴猴腮,但能力很强。 他是山东白莲教教徒,起义失败之后,逃到汉中这里。 “姜之鱼,出什么事情了。” “苏统领,右佥都御史李元正抓住五品犯官徐乐安,他被烧死在刑部大牢里。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