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崇祯惶恐 太监统军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大明乾清宫。 崇祯皇帝面前摆放着两军形势图。 他不断翻开前线的奏报,想要从中找到一份捷报。 但他翻看了十几份奏报,没有发现一份捷报。 全部都是哪里丢失了几座城池,哪些将领为国尽忠。 崇祯皇帝翻开一份奏报,他气得直接把这份奏报摔在地上。 “王大伴,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天津被黄衣贼围困。” 这份是天津守将朱大典发来的奏报,他们被黄衣贼五万人围困在天津,请求朝廷的支援。 崇祯皇帝愤怒的说道:“天津那里可是有十几万人,竟然被黄衣贼五万人围城! 朱大典太过废物。” 崇祯皇帝因为愤怒,脸色都变得通红。 他不了解明军吃空饷的严重性,只看到天津纸面上有十几万大军。 崇祯皇帝走到地图旁边,查看现在的战争形势,看从哪能抽出来一部分兵力。 东边的黄衣贼,已经打到天津。 西边的黄衣贼,已经打到大同。 南边的黄衣贼,已经打下真定府,正向保定府逼近。 宣府那里有宣府镇和大同镇两镇兵马。 他们面对的黄衣贼的第四军,这支黄衣贼以极快的速度攻占山西,兵锋极盛,宣府兵马不可能轻动。 南面是黄衣贼的主力,逐州的关宁军更不可能动。 通州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率领的新军,还有通州卫、神武卫、营州卫、兴州卫等护卫京城的卫所兵马。 通州是京城的屏障,更不能轻动。 偌大的大明北直隶地区,已经抽调不出支援天津的援军。 崇祯皇帝刚准备召杨嗣昌入宫面圣,商讨怎么救援天津。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脸色难看地走进乾清宫。 “皇爷,出大事情了,锦衣卫急报,大宁都司唐通反了。 他一炮都没有打,带领保定城两万明军,向黄衣贼投降。 伪秦王苏河已经带着黄衣贼主力,占领保定城,黄衣贼前锋已经在攻打逐州。”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他有些头晕。 “曹大伴,你再说一遍。” 崇祯皇帝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以为他听错了,让曹化淳再重复一遍。 “皇爷,老奴接到锦衣卫奏报,唐通带着保定城八万大军,投降黄衣贼了。” 崇祯皇帝确认这个消息后,他立刻拿下挂在墙上的宝剑。 抽出宝剑高高举起,向着放地图的桌子砍下去。 宝剑极为锋利,直接把桌子砍成两半。 “唐通该死,唐通该死。 保定城八万大军,这都是大明的心血。 一将无能,连累三军。 立刻传旨锦衣卫,诛唐通的九族。” 曹化淳立刻提醒道:“唐通的九族都在陕西,他们早就在黄衣贼的治下。 唐通的家人,也都在保定城,跟随他一同投降了。” 崇祯皇帝身上涌起一股无力感,他发觉自己已经没有好的方法惩处唐通。 他想到本是大明忠良的白杆兵,他们也因为亲人都在黄衣贼治下,选择投靠黄衣贼。 “曹大伴,你立刻派出东厂和锦衣卫全面调查。 把家人在黄衣贼治下的武将,全部调离重要位置,不能让他们掌握大军,他们实在是太危险了。” 崇祯皇帝最先想到的事情,就是亡羊补牢。 已经出现唐通这一个例子,他不相信唐通是唯一一个。 这些家人在黄衣贼治下的将领,根本就不可信。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他又想到历史上作用极大的质子。 比如逐州,就是吴襄和吴三桂父子负责防守。 吴家父子在京城内有宅子,家人都在宅子里。 但父子两人都在前线,这实在太危险了。 崇祯皇帝立刻下令,把吴襄调到京城,指挥京营负责防守京城。 同时让其他地方的的武将,把他们的家人,全部送到京城。 崇祯皇帝立刻派人急召杨嗣昌入宫面圣。 他在等待杨嗣昌的过程,内心极为惶恐。 他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杨嗣昌。 杨嗣昌却没有认真负责,竟然把保定城,交给唐通这样的狼心狗肺之人。 现在只发现了一个唐通,之后还有没有李通,有没有王通。 大明将领全是唐通这种人,再强的坚城,再厉害的红夷大炮,都没有办法守住城池。 崇祯皇帝本来就有很重的疑心病。 唐通投降黄衣的这个做法,再加上黄衣贼即将逼近京城,给他带来的庞大压力。 崇祯皇帝疑心病更加严重,他觉得所有大明将领,都有可能背叛大明向黄衣贼投降。 王承恩敲响乾清宫的房门,他得到允许之后,把杨嗣昌带进乾清宫。 杨嗣昌看到崇祯皇帝面色不对,他立刻跪下行礼。 却没有听到,崇祯皇帝让他平身的旨意。 杨嗣昌立刻就察觉到,一定是出现重大变故,但他一点都不清楚,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 崇祯皇帝看着杨嗣昌非常失望,唐通负责保定城防,这是杨嗣昌安排的人选。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