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明反应(上) (第1/1页)

崇祯八年十二月三日。 杨嗣昌在怡红楼,接受朋友陈新甲的宴请。 “杨尚书,圣上钦点你为兵部尚书。 温体仁眼看着要倒台,内阁肯定会大换血,到时候杨尚书圣眷正隆,肯定能入阁。” 杨嗣昌听着陈新甲的夸奖,他想着现在朝廷的局势。 朝廷暗中与建奴议和,宁锦防线不用投入太大的银两维持。 但山西河南等地,防范黄衣贼和闯贼,还需要大笔银两维持军队。 南方士绅集体抗税,北方又多天灾,朝廷对地方掌控力减弱,收不到多少钱。 朝廷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开始逼迫大臣和勋贵捐钱,还停了大明宗室的俸禄。 皇五子朱慈【火真】突然暴死,坊间传闻崇祯皇帝无道,灾害应在他儿子身上。 杨嗣昌看得清楚,这就是哪个利益受损的势力恐吓崇祯皇帝。 紫禁城就是一座大筛子,里面的势力错综复杂。 崇祯皇帝根本没办法掌控紫禁城。 天启皇帝死的不明不白,大明好很多皇帝和皇子,死的不明不白。 崇祯皇帝只能停止劝捐,朝廷又收不上来税,每天打仗还花费颇多,大明朝廷直接破产。 这就是崇祯皇帝,派遣他去与后金议和的原因。 游牧民族,只是要一些财产珠宝、奴隶女人,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 黄衣贼那可是要老朱家的大明江山,要士绅的命根子。 大明朝廷对待黄衣贼的主和派,只想拖延决战的时间,也没有人敢提出与黄衣贼议和。 崇祯皇帝对国库空虚无能为力,只能把压力转给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没有办法,现在能收到大量银两的事情,只能是清理积欠。 正常情况下,士绅只免除基本的田税,朝廷的加派比如辽饷,士绅也是要交。 但士绅有太多的方法避税。 朝廷的加派,士绅都是转移到佃户和自耕农身上,没办法转移的税,全部欠着。 士绅的势力极大,朝中有人。他们不交税,当地的县令也不敢催缴。 很多地方为了征税,还依靠士绅协助征税。 只要让士绅交税,就会闹出民变,我收税的官员立刻会被革职下狱,谁都不敢催缴。 有些地方的税款,被当地官员贪污,窟窿一直没有补上。 士绅的欠税和官员贪污的税款,就形成了地方庞大的积欠。 这就是一个马蜂窝,谁都不敢动。 温体仁没有办法,只能动这个马蜂窝。 他只在北直隶和山东,这两个北方没遭受兵灾又富裕的地区,推行这个政策。 收上来一大笔税款,处理一大批官员,保证了朝廷运转。 但温体仁这个做法,得罪整个官场,形成了倒阁浪潮。 反对声浪太大,杨嗣昌发现崇祯皇帝要扛不住,温体仁马上就会被崇祯皇帝罢免。 温党离开内阁,空出来好多内阁位置。 杨嗣昌没有资历担当内阁首辅,但进入内阁完全没有问题。 陈新甲看到杨嗣昌很高兴,他拍了拍手。 两名穿着薄纱的青楼女子,端着两杯酒,走进了房间。 “杨尚书,前几天河南那里传来消息,关宁军已经到达孟津县。 反贼李自成,已经被天雄军围困许久,关宁军协助,不久就能被剿灭。 官军剿灭河南最后一股反贼,就能专心应对黄衣贼的威胁。” 陈新甲知道杨嗣昌对黄衣贼恨之入骨。 他父亲三边总督杨鹤杨大人,就是被黄衣贼杀死。 杨嗣昌与黄衣贼有着血海深仇。 “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有本事的人,对付小小反贼,肯定没有问题。 现在大明各地战事已经平息,可以专心对付黄衣贼的威力。 闯王和后金,对于大明只是小问题,黄衣贼才是心腹之患。” 杨嗣昌喝着酒,思索着怎么联系更多士绅,让大明朝廷更多人支持他,一同打击黄衣贼。 咚咚咚。 有人以极高的频率敲响房门。 杨嗣昌喝着酒,示意陈新甲打开房门。 一名兵部五品文官走进来,语气焦急的说道:“杨尚书,黄衣贼大举进攻孟津县。 卢象升和孙传庭十多万大军,被围困在小小的孟津县城。 皇帝召集内阁和兵部官员议事。” 杨嗣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站起身。 大步流星就向外面走去,乘坐轿子前往紫禁城。 杨嗣昌在轿子上,询问他旁边轿子上的兵部文官。 “事情的详细情况,你和我说一说。” 这名兵部的文官,立刻介绍今天发生的重大事件。 “杨尚书,今天上午有卢象升卢总督派来的传令兵。 卢象升和孙传庭联手带兵,已经打破反贼李自成占据的孟津县。 活捉李自成,彻底消灭盘踞在河南的这只反贼。 圣上得到这个消息,他非常开心,立刻就召集阁老们商量,给予卢象升和孙传庭发放什么奖励。 奖励内阁分歧很严重,还没有讨论好,噩耗就传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