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周边局势 (第1/1页)

崇祯三年,九月中旬,武英殿内。 苏河面前看着巨大的沙盘,上面插着各种旗帜。 一师、二师等军队,所有高级将领,全部来到武英殿,参与战前动员会议。 李凤鸣拿着一根棍子,给众多将领讲述周边的局势。 他指着陕北方向。 “陕北的起义军已经发展壮大。 他们已经打下绥德州。 新任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已经被躲到西安府训练军队,同时请求朝廷支援。 我们把陕西大明官军精锐一举歼灭。 官军和起义军战力已经发生逆转。 陕北起义军停止流窜,开始攻打坚城。 特别是随着陕西旱情恶化,粮价暴涨。 很多百姓连活命的粮食都买不起,当地士绅肆意抬高粮价,很少有救助百姓的行为。 陕北各大城市,关起城门,阻止流民进入。 百姓不想饿死,只能加入起义军。 起义军也没有多少粮食,他们通过攻城消耗青壮。 通过连续不断的攻城,现在已经攻下绥德州,他们形势一片大好。 但他们之后肯定会败亡,因为这些人内部不合。 王嘉胤和王自用争权夺利,打下绥德州之后,起义军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裂。 只要一个小矛盾引爆,这两人就会分家。 再者,起义军内部,很多不逊于这两人的将领崛起。 比如大名鼎鼎的高迎祥,他自称闯王,总体兵力比二王弱一些。 但他的手下,边军人数最多,综合战力更强。 特别是他侄子李自成作战极为勇猛,绥德城就是被这个人攻破。 内斗是起义军败亡的内因,还有重要的外因,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经重视它们。 大明朝廷已经派新任延绥总兵曹文诏,带领关宁军进攻起义军。 这个人也需要重点关注,关宁军来陕西打起义军,会不会只是幌子。 关宁军的真实目标是我们。 我们出兵之后,必须留有足够的防守力量,防备大明官军偷袭。 还有一个新消息,要特别注意。 凤翔府守军本来封锁陕西百姓,防止他们进入宝鸡县。 这些人宁可让流民饿死,也怕进入我们这里,增强我们的实力。 但起义军不粘泥的部队,击溃了凤翔府的官军。 他们还想进入宝鸡县,被益门侯苏虎开炮吓走。 凤翔府已经没有大明官军,我们必须要做好大批流民南下的准备。” 李凤鸣介绍完北方的情况,他要介绍东面的情况。 “李青木旅长带领水师旅,不断蚕食兴安州的大明官兵。 我们现在已经掌握兴安州全部地盘。 这里主要通过汉水水道与湖广的勋阳府相连。 其他地方全是山路,大军很难通行。 现在朱燮元在汉阳府和武昌府驻守重兵。 大明湖广水师,也封锁汉江和长江一线。 特别是汉阳府和武昌府的炮台,红夷大炮众多。 大明官兵只要堵住长江,完全封锁水道,我们的船只就是靶子。 勋阳府大明也派重兵防守。 我从大明布防,能看出来朱燮元重点防守湖广。 他们认为我们下一步,如果向东和南进攻,攻入湖广是最大的可能。” 李凤鸣把手中木棍,直接砸在西南的一座大城上。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川渝地区最大的城市蓉城。 我们进攻蓉城,只能选择走金牛道。 这是入蜀唯一能走粮车的大道。 我们要靠堂堂正正的战法,击败大明官军。 这条道路,也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军队成功入蜀的道路。 只有三国时期曹魏大将邓艾,他走小路破灭蜀汉。 这一招极为弄险,小路无法走粮车。 邓艾当时走过阴平道时,他就已经断粮。 那时蜀汉如果能出现一位大将,挡住他几天,三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李凤鸣啰嗦这么多,就是为了坚定将领的决心。 金牛道是最容易走的道路,也是最难走的道路。 任何一个将领,都知道金牛道是入蜀最佳的选择,敌人也必然会派重兵防守。 入蜀之战,那将是用士兵血肉堆积出来的胜利。 李凤鸣用木棍指着,离他们最近的一座小县城,简单向将领介绍入蜀作战。 “这里是广元城,我们入蜀遇到的第一座城池。 大明官兵在这里,驻守一万名官兵。 朱燮元也调派很多红夷大炮,广元城地理位置也险峻,易守难攻。” 李凤鸣把手中木棒向下移动,移到沙盘上标注血红色的关隘。 “这里是剑门关,它又被称为剑阁。 它是天下第一雄关,我们只要攻破剑门关,后面就没有太难的关隘,那是一片坦途。 看沙盘地形就知道,剑门关易手难攻。 对我们最困难的一点,这里山路非常陡峭,重炮运不上来。 但大明守军,却能在关内铸炮。 我们没有重炮火力支援,顶着大明官军的红夷大炮进攻,伤亡会非常惨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