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称王大典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开元4328年,九月初九,上午九点九分九秒。 祖庙黄帝石像旁边,黄金大炮的拉火绳被苏河亲手拉动。 黄金大炮装有空包弹,只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砰的一声巨响。 向汉中城所有人宣告,称王大典正式开始。 祖庙太祝,太常寺卿宋康年负责称王大典的礼仪。 他高声大喝:“称王大典正式开启,有请秦王苏河祭祖。” 苏河穿着明黄色的龙袍,龙袍上面绣着五爪金龙。 上衣袖子上绣着纺织炼铁,裤子绣着稻穗、麦穗和红薯。 苏河头戴冕冠,腰间别着宝剑,走向黄帝石像。 他给黄帝鞠躬,转过身面向参与称王大典的众人。 他右手高举宝剑,道:“我苏河今日称秦王。 传承华夏文明薪火,传承炎黄二帝血脉,传承诸圣思想。 暴明无道,致使千里无鸡鸣,人向食。 我苏河,今日将带领天下万民,讨伐暴明。 今日我称秦王,给百姓承诺。 凡我秦王府治下,耕者有其田。 凡我秦王府治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苏河选择自立为王,不是上天授予,也不是祖宗赐予。 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能力获得。 自古以来,兵强马壮者为王。 史书再怎么掩盖,给开国皇帝加光环,这个根本原因无法掩盖。 苏河说完,激昂的音乐声和百姓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王自用在人群中,观察苏河称王的举动。 苏河今日称王,他能看出许多百姓,是真心支持苏河。 他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这种表情演不出来。 王自用那时候称王,只要有百姓来庆贺,每人发五斤粮。 陕北那时干旱好几年,当地极度缺粮。 他给这么珍贵的奖励,百姓脸上都没有现在他看到的这种笑容。 “王爷,苏河称王和您不一样,他怎么没有祭天。 我看大王和闯王称王时,他们都祭天。” 王自用看着自己的亲信,纠正道:“不要叫王爷,容易引起其他人误会。 我们先在寄人篱下,叫我王头领就行。 等到我从苏河那里借来一批粮,部下发展壮大,有兵才能成为王爷。 不进行祭天,应该和他们信的那个什么祝师有关系。 我是看不懂苏河的做法。” ……………………………… 祭拜完黄帝,苏河已经自立为王。 他在宋康年等祝师的陪同下,把自己认的远古祖先炎帝和父亲苏三牛的排位,摆放在祖庙之中。 这个流程,是整个称王大典,最为繁琐的流程。 苏河本想简洁一些,但苏母和他的叔叔伯伯,还有一些文官都规劝。 要敬重祖先,展示自己的孝道,礼仪应该厚重一些。 他像一只提线木偶,再宋康年等礼仪官员的安排下,进行非常复杂的仪式。 宋康年还在这个过程,念着很复杂的祭文。 向苏河的祖先祷告,他们子孙后代有人称秦王,让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苏河。 苏河走完所有礼仪,他感觉自己身上都有些酸痛,重新走回祖庙广场。 面向广场上众多的百姓说道: “我苏河今天为秦王,我的权力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祖上传承。 我苏河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 我所拥有的权利,源于秦军的将士们,源于秦王府治下的百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跟着我苏河,一起推翻大明朝,你们都有机会封侯拜相。” 苏河说出这句话,在场的所有百姓都沉默,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封侯!封侯!封侯!” 百姓们不断欢呼着这两个词。 汉中学子林文静和四川学子莫雨庭结伴来到祖庙。 他们经常讨论下个月科举考试的试题。 莫雨庭听到苏河这么说,他身体都在颤抖,震惊的询问道:“秦王殿下,他怎么敢这么说。 直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不怕治下的百姓造反。 我感觉野心家也有很多,直接喊出这句话,会催生很多野心家。” 林文静听到苏河的话,陷入了思索。 他回想着苏河在汉中和四川实行的政策。 “莫老弟,我觉得秦王殿下认识的很清楚。 各朝各代都执行愚民政策,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唐太宗。 他也没有想让所有人都识字。 管理一群不识字的愚昧农民和管理一群精明的精明农民。 官员消耗的精力,那是完全不同。 除非当权者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大致相同。 才有动力普级教育,尽量让所有人识字。 百姓识字开化之后,再想欺骗他们,那也是千难万难。 只要读几本史书,就会发现这句话是真的。 我们跟着秦王殿下,也有机会封侯拜相。 这个也是我们千里迢迢赶往汉中,参加科举的重要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奋斗成为一名皇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