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望远镜和显微镜 (第1/1页)

苏河带着少年班学生吃完饭。 他亲自把少年班的学生送回宿舍,再回宿舍的路上。 苏河面带微笑说道:“我是你们的老师,咱们师生不需要见外。 有些建议,你们可以直接和我提。 你们这次课后作业,都准备做什么?这么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秦云抱着一大杯牛奶,边走边喝着牛奶。 她来到科学院少年班,才第一次品尝到牛奶这种食物。 秦云听到苏河的提问,她心直口快的说道:“老师,我觉得小学《自然》书,应该改一改。 应该把《自然》改为《科学》,以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主。 教导简单的知识体系,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的相关知识。 现在《自然》太过笼统,讲述的也没有重点。 很多知识不成体系,普通学生根本学不明白。 天文地理,科普猜想一大堆。 聪明的人能自主学习,挑出重点。 不聪明的人,完全学不明白这节课。” 苏河听懂秦云的意思,《自然》这本小学书不成体系。 没有接触过科学的孩子,根本不能由浅入深的学明白。 其他人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连第一册《自然》都没有学完。 秦云已经靠自学,学完了整册书。 她的建议更有代表性。 苏河也知道这个问题,他和田家鹏梳理好知识体系,正准备改正小学的理科教材。 不只是《自然》这本书,《数学》也要进行一定修改,让整体数学体系由浅入深。 小学数学也更重实用性,以四则运算和珠算为主。 苏河发现大多数人,上完小学就毕业。 秦王府提供免费的小学教育,几乎覆盖所有适龄儿童。 苏河在银币最紧张的时刻,他也没有消减教育开支。 这些经过小学教育的学生,将是他最铁杆的支持者。 秦王府没有能力提供全面普及的大学教育。 苏河设想的大学,学生分为两部分,天才的贫民子弟免费读书,普通的富人子弟花费重金读书。 大学办的好,收到的学费也许能弥补小学的大量亏损。 苏河面带微笑,赞许道: “秦云说得非常好,老师已经准备更换小学教材。 你们接下来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帮助我由浅入深。 编写出一本小学生能学明白的小学教材《科学》。 小学《自然》剔除理论公式部分,以科普为主。” 在苏河眼神的鼓励下,少年班的学生们,又提出很多建议。 学生们没有进入社会,大部分想法很天真,年纪太小经历也少。 他们大部分建议,都是身边经历过的事情。 学生们提出一些比较出色的建议,苏河也虚心接受。 一些无法实现的建议,苏河也指出问题所在,开阔这些学生的视野。 宿舍离食堂不远,苏河带着学生们很快就到了。 学生们的宿舍,不只是住宿的地方。 宿舍里还有小型的实验室和小型加工车间。 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危险性不高的实验,加工一些简单的物品。 苏河在宿舍的小实验室里,放置一些今天带回来的精品透镜。 他刚才在饭桌上,问过这些学生们,想要制造哪种光学器具。 他们很多人都对望远镜和显微镜感兴趣。 高翔想要制造一台天文望远镜。 他要看一看,月亮上有没有嫦娥,太阳上有没有金乌。 荧惑星到底是什么样子,凭什么他在荧惑守心那天出生,就认为是灾星,被亲生父母遗弃。 要不是遇到好心人,他小小年纪就夭折了。 秦云想要制造一台简易的显微镜。 她在上小学,就听说瘟疫产生的原因,是一种叫做病菌的东西。 小时候逃荒,她亲眼看到遭遇瘟疫的惨状。 她要学习知识,解决这些疾病。 参加科学院少年班之后,她才知道病菌有很多种。 有病毒、细菌、真菌这三大类。 通过牛痘疫苗和蛇颈瓶实验,已经验证微生物的真实性。 但细菌究竟是怎么导致疾病?能不能找到办法治疗瘟疫? 现在对微生物的认识还很浅薄。 她要立志解决致病菌,让人们免受瘟疫之苦。 苏河很满意学生们的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有人生目标。 田家鹏准备大规模制造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 天文学和生物学,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蓬勃发展,学生们赶上好时候。 他们大多数人,都会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先驱者。 这三十六个同学之中,想法最为特殊的人,就是刘栋梁。 刘栋梁听到苏河说,人能看到世界,就是感知到了光。 他想要把光留下来,这样人就能永远看到当时的世界。 苏河对于刘栋梁的想法全力支持。 刘栋梁的想法如果能实现,这就是照相机。 苏河不懂古老照相机采用的技术,但他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那也和透镜密切相关。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