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黄雀在后(下) (第1/1页)

于天佑看着眼前函谷新关,这已经不是先秦时期,那座响当当的函谷关。 函谷新关是在函谷关荒废之后,向东迁移一百五十里的新关。 它不再是重要的关隘,守城的明军将领,也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守备。 但这座函谷新关,却扼守通往洛阳的道路。 于天佑必须打通这座函谷新关,第四军才能占领洛阳。 他看着眼前的函谷新关,眼神中充满着火热。 开始没有竞争过韩叔凉,他本以为这次秦王统一天下的开局之战。 没有他于天佑表现的机会,没想到秦王突然调整作战计划。 让他有了这个机会,能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个机会,他只要把握住,就能让秦王和秦军高层记下他于天佑的名字。 陆小秋一跃成为一名军长,这让所有中级军官,变得更加努力。 这件事向所有人说明,秦军晋升首看军功,而不是军官的资历人脉。 “准备好了吗?” 于天佑看到炮兵团团长雷大炮。 雷大炮指着已经布置好的炮兵阵地说道:“师长,我们为了尽快赶路,已经抛下所有重炮。 只带四名士兵就能扛着走的75火炮、机枪和单人火箭弹。 谁说没有大炮就不能攻城,我们现在就要用火箭弹工程。” 雷大炮说完,感慨了一句。 “要是有大量热气球和炸弹就好了。 小小的函谷新关,肯定无法抵挡热气球的轰炸。 梧州这座军事重镇,都被热气球轰炸,导致城内的明军崩溃。” 于天佑摆了摆手道:“这真的没办法,炸弹威力巨大,但它太沉了。 我们快速行军,能携带的弹药有限,只能带重量轻又威力大的武器。 你们炮兵团准备好了,那就开始进攻函谷新关。 火箭弹不太稳定,你们取得一定战果,我在指挥士兵攻城。” 于天佑了解火箭弹的情况,这种东西射程比火炮还远,但它一直没有成为军中主流火器。 就是因为火箭弹不稳定,发射出去只能保证大多数火箭弹,落点在大概范围。 某一些火箭弹,根本不知道它会向哪飞。 于天佑在实战中,就见识过火箭弹发射出去后,飞回了秦军军阵之中,造成极大的伤亡。 这也是很多炮兵,不愿意使用火箭弹的原因。 即使飞到敌军军阵,火箭弹的落点也无法控制。 秦军现在已经能做到,炮兵协同作战。 大炮进行攻城时,看到秦军士兵已经登上城墙,他们就进行炮火延伸。 火箭弹完全进行不了,这么细致的操作。 于天佑只能等到,火箭弹狂轰乱炸一通。 函谷新关上,明军被火箭弹炸的屁滚尿流。 他派士兵趁机登上城墙,夺下这个不算太重要的关隘。 炮兵团得到命令,他们开始发射火箭弹。 单人火箭弹,是比较小的火箭弹,火箭弹一个人就能扛着走。 它不是人扛着火箭弹,冲着目标发射。 现在的火箭弹,技术很不成熟,谁也不敢把它扛在肩膀上。 他们用木架子,架起火箭弹。 雷大炮运用三角函数和抛物线原理,已经调整好每一具火箭弹的仰角。 “发射。” 他一声令下,炮兵拉下火箭弹的炮绳。 上百具火箭弹冲天而起。 有少部分火箭弹,都准确落在函谷新关城墙附近。 这次没有火箭弹飞回来,但有很多偏离方向。 火箭弹采取延时引信,不是碰撞引信。 所有火箭弹,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爆炸。 落在城墙上的火箭弹,内部黄色火药爆炸,瞬间就摧毁了明军的防御工事。 火箭弹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让第一次见识到火箭弹的明军,吓的肝胆俱裂。 他们再也不敢站在墙头上,幸存的明军都跑下城头。 于天佑用望远镜,把这个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他立刻让第三师的士兵,发起冲锋。 第三师士兵扛着云梯,向着函谷新关开始攻城。 士兵们顺着云梯,爬到临近城墙的位置。 他们掏出手榴弹,拉下手榴弹的引信。 立刻把冒着白烟的手榴弹,抛到了城墙上方。 手榴弹砰砰的爆炸声不断响起。 城头上同时响起明军的惨叫声。 秦军士兵快速向前一跃,直接跳到城头上。 他们掏出左轮手枪,双手握枪,眼睛看到一名敌人,立刻就扣动扳机。 于天佑看到他麾下的士兵,只是发起一次进攻,就直接把军旗插在函谷新关的城头上。 “这真是太好了,咱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打下函谷新关,这样夺下洛阳的时间更充沛。” 于天佑留下一个团的士兵,控制函谷新关。 他带着主力部队,直奔洛阳城,没有理会旁边的新安县城,把它交给后面的友军。 于天佑的第三师,离洛阳城只剩下十里,他接到军部传来的命令。 军部获得军情局的消息,洛阳城只剩下不到三千的明军卫所军户。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