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疏通三峡水道 (第1/1页)

4332年(崇祯八年),十二月十日。 奉节城,西南都督府。 苏山听着外面军人喊着号子正在训练。 他一点劲都提不起来,感觉现在有些昏昏欲睡。 在奉节这里练兵,还不如他去云南腾冲,剿灭作乱的土司兵。 新兵打几场仗就变成老兵。 在这练两三年,新兵还是新兵。 训练场上练的再熟练,来到真正的战场,该紧张还是会紧张。 现在真是太无聊,他们又只能待在奉节,不能去其他地方。 秦王的军令随时可能到达,一旦离开耽搁作战,那就是重罪。 新任参谋长朱谦胜表现欲太强,争抢着练兵的活。 他多么怀念之前的参谋长牛思远,什么东西都不懂,基本只听他的指令行事。 之前的老伙计王和尚,彻底看开红尘,真去庙里当主持。 牛思远因为年纪太大,思想又跟不上军队的发展。 他调到军政部下属的军人保障局当局长。 专门负责保障烈士家属的待遇、退役士兵的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 现在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很受士兵的爱戴,这种事情更适合他。 苏山看着窗外的长江,心中极为感慨。 苏家村的老伙计越来越少了,像他这种活跃于前线的老伙计,已经屈指可数。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这些前浪如果跟不上时代,就要为后浪腾位置。 不只是能力要跟得上时代,德行也要跟上时代。 老伙计苏石,就是为了给他废物小舅子做假军功,直接被一撸到底,流放到乌思藏地区放耗牛。 自己比较平和,平时也不争不抢。 有几分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 真要能力,跟不上军队的发展,就选择退出前线,去都督府工作。 最起码也能在军校,当一名老师,给新生讲讲课。 苏壮走近西南都督府,发现苏山正望着窗外发呆。 “第二军和第六军正在训练,你怎么不去盯着第六军训练。” “这些军校毕业的参谋长,能力比我还强。 他们对于新的陆军操典,比我了解的深刻多了。 我要去显摆,那不是去丢人。” 苏壮看着苏山这个做法,他摇了摇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苏山这种不争不抢,十分稳重的性格。 他能和任何一个人合得来,哪怕遇到后辈,也从不摆前辈的架子。 苏壮直接拿出一道军令,高兴的说道:“你不用在这里等待,我们可以出兵了。 我来这里就是通知你,我们可以东进湖广。 我们已经准备半年多,什么事情早已经准备好,出兵过程也多次演练。 紧急演练突发情况下出兵,都演练了很多次。 军队已经不用准备,直接下令让他们出兵。” 苏山拿起军令,仔细观看,确定军令无误。 他兴奋的说道:“我们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出兵的命令。 秦王十一月十三日就签署了这道命令,用时一个月,才送到我们手中。 传令兵的效率也太慢了,他要能快一些,我们就能提早很多天出兵。” 苏壮道:“嘉陵江发洪水,水路不通。 从潼关到奉节,要从蓉城中转,走陆路用时一个月,速度已经非常快。 这又不是在汉中,苏鲤他们得天独厚,只需要一两天,军令就能送到他们手中。” 苏山也叹息一声,道:“之前不是有那种通信塔,现在通信塔通信功能基本废弃。 只起到烽火台作用,用于传递一些紧急军情和险情。” “这也是没有办法,通信塔经过实现检验之后,发现它最大的用途。 那就是与烽火台作用相当,传递一些紧急又简单的信息。 如果秦王通过通信塔传递军令,经过那么多道程序,谁能保证命令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纸质文件加上密令传递,都需要验证秦王的字迹和印章。 通信塔根本没有办法保密,无法作为最高级的军令传达通道。 飞鸽传书也是同理,传递一些情报可以。 传递军令太容易被伪造了和丢失信件,根本就不适合。 军令的便捷性,必须要为真实性和准确性让步。” 苏壮和苏山两人说着话,慢慢走到大营前。 苏山看着停在长江上的大型运兵船。 他感叹道:“如果秦王给予我们一定自主权就好了,我们就能主动向湖广那里发起进攻。 最起码把巫峡整段地区和西陵峡夺下来。 这样我们就能从容不迫,清理掉三峡航道的礁石。 三峡航道就是因为这些密集的礁石,只能走小船,根本无法走大船。 三峡落差太大,长江水流十分湍急,这导致船只行进的速度飞快。 小船加上经验丰富的舵手,遇到礁石还有希望及时避开。 这些人也熟悉三峡的航道,知道怎么躲避礁石。 即使这样的熟手,每走一趟三峡航道,一百个人也有一两个人船毁人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