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走私大案 (第1/1页)

内阁大臣林文静开始还有些犹豫,是否要在今日按照之前的计划形式。 当他看到大皇子苏蜀给文武百官讲述帝国之外的情况。 从大皇子苏蜀口中,外面简直是遍地黄金,只要稍微有些本事的人,都能在外面用短短几年,挣到之前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钱。 林文静听到只是几名商贾,就能联合起来,在南美洲三不管地带,建立属于自己的城池。 他听到这种情况,那都有些心动。 只要能在海外建城,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大势力没有扩张之前,管理好这座城,那就能收到不菲的收益。 周边大势力真的扩张到城池所在地方,只要选一个强势的势力加入,成为一名尊贵的贵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林文静知道今日朝堂的消息,被各大报纸报道出去后,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浪。 必须一定会有许多人选择出海闯一闯。 这样一来,海贸这一派必定发展壮大。 那时候攻守之势异也,他们在弱势时,再想发动进攻就晚了。 林文静临时改变策略,必须要在海贸真正爆发之前,把武弘义为主的势力打散。 他直接摒弃了手下站出来,他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加码的计策。 林文静赌上一切,他以内阁府臣的身份,揭开官场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巨大的轰动效果。 皇帝苏河看向一脸决绝的林文静。 林文静属于那种做事颇有能力,却不爱表现的官员。 与他同出生的许多人,地位早已经高过他。 但其中有不少人,根基不牢,皇帝苏河只能选择把这些官员罢免。 他一向看重结果,根本不考虑情面,哪怕是从起事之初,就跟随他的老臣。 皇帝苏河也只是多给他们几次机会,一旦发现这些人不成才,选择让他们颐养天年。 他询问道:“林爱卿今日有什么事情?” 内阁大臣林文静先是鞠躬九十度,同时说道:“请陛下原谅臣越主代庖之罪。 本该是由都察院负责的事,臣不应该开口。 但想到那些蛀虫不断侵吞帝国的财产,臣了解之后痛心不已。 臣立刻发电报,给当地的族侄,让他了解情况。 当地马车夫都能知道的消息,京城却连只言片语都了解不到。 臣想到这种情况,不得不亲自在殿上汇报。” 皇帝苏河听完林文静鞠躬时候说的话,他右手伸出,微微向上抬起。 “林爱卿平身,朕恕你无罪。 有什么事情,林爱卿请说清楚。 无论是哪个人,他也没有实力一手遮天,朕会为正义做主。” 林文静听到皇帝苏河的话,他这才直起身,面带痛楚说道:“启禀陛下,臣这是看不惯某些官员不思报君恩,反而侵吞帝国的利益。 臣所说的官员,就是户部尚书古千道。 古尚书在巡抚广西时,在当地培植了很多党羽。 这些党羽在当地织成了细密的关系网,其中就有钦州知府王安泰、巡查钦州的监察御史邝梁、钦州海关主事贺明芳。 他们在钦州联合起来,不说是一手遮天,但敢反抗的人也寥寥无几。 古尚书又联合广西海防舰队提督吕涛。 这样从官府到海关的一系列关键链条,全部被打通。 古尚书花费这么大代价,那当然是这么做,能为他带来巨大的利益。 他用这种渠道走私,如果只是走私寻常物品,臣还不会震惊。 古尚书可能是嫌弃布匹钢铁之类的东西来钱太慢。 他们选择走私帝国限制出口的青霉素、青蒿素等药品,硝基火药、雷酸汞等军工产品。 蒸汽机和电报机,这些家伙都敢卖出去。 臣查到的最大一笔交易,他们向海外走私八列火车,三十公里长的铁轨。” 皇帝苏河听完之后,他额头上的青筋都跳起来。 他早就知道,这些虫豸早晚会盯上国内利润最高的商品。 他真没想到,这些虫豸连帝国守护最严密的硝基火药和有线电报,他们都敢走私出去。 古千道尚书看到林文静。志明道姓在朝会上弹劾他。 他立刻站出来,痛哭流涕道:“陛下,臣真的冤枉,请陛下为臣做主。 臣只靠俸禄,一家人就能活得很好,臣的族弟工厂规模很大,臣也在其中有股份。 臣根本不缺钱,又何必干杀头的买卖。 请陛下明察,臣是被冤枉的。 林大人这就是在党同伐异,他想通过栽赃陷害的方式,让臣身败名裂。” 皇帝苏河看着古千道的表现,他也有所犹豫。 这人之前确实是一位能臣,出任广西之时,因为战争和洪水导致广西百姓受灾严重,当地瘟疫频发。 古千道当时调度有方,很快平息瘟疫,安置受灾的灾民。 他之后又调去山西、黑龙江等地为巡抚,表现的都很不错。 古千道这才能在巡抚中脱颖而出,前往六部任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