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金矿 (第1/1页)

王启元听着明轮拍打海面的声音。 这种已经听腻的声音,现在却格外悦耳。 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已经能看见轮廓的南洋省城澹马锡城。 王启元一直在记录着时间,现在是4336年(公元1639年),五月二日。 客轮在大海上行驶两个多月,他们即将来到目的地。 客轮在船只的引导下,进入港口停靠好。 澹马锡城的港口十分繁华。 南洋是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地区,有名字的岛屿就多达三百多个。 这里的交通,基本以海运为主。 王启元走下甲板,他就直奔南洋总督府。 京城这个时节,应该还在穿毛衣。 澹马锡城的街边,很多人只穿了一件单衣,还一副满头大汗的样子。 这里现在的气温,比北方盛夏时候还热。 南洋总督武弘义听到王启元回来,他立刻命令师爷把王启元带来见他。 鲁光明带着工人先回到南洋。 武弘义就知道,京城那里的大致情况。 王启元是大功臣,完成了他们之前预想的主要目标。 金矿开采证已经办下来,秘密开采的金矿,终于能向世人公开。 之前积累的金矿,也可以正式冶炼成金砖。 武弘义之前已经做好两手准备。 他们能获得采矿证,南洋总督府就掌握金矿从开采到冶炼,一整个工业链条。 如果无法获得采矿证,金矿开采可以让出去,金矿冶炼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南洋总督府想尽办法,也要在金矿产业链,咬下来一块肉。 现在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南洋获得这个大金矿的开采权,就有源源不断的金币收益。 武弘义手中有足够的钱,再加上南洋这里的地理优势。 他就有信心在任期内,发展好南洋的几个支柱产业。 这将作为他不可磨灭的功绩,送他直入中枢。 王启元坐在南阳总督武弘义的对面,详细汇报他前往京城的经历。 武弘义认真听着王启元的汇报,他之前只是了解结果,不了解详细的过程。 他听完之后,满意的说道:“王知县,你做得非常不错。 把事情办理的很好,这次还获得陛下的赏识。 金矿在你的治下,陛下安排下来的任务,就交给你负责。 那些淘金客,很多都不是安分的良民,一定要治理好他们。” 武弘义很开心,王启元才是七品官,不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他手下出现一个能人,这就证明他会用人,在皇帝苏河眼中,这也是加分项。 王启元听到武弘义把任务全都交给他,心中非常高兴。 做好这件皇帝苏河都关注的事情,他有机会直入青云。 王启元认真的回应道:“武总督,这些人主要是求财。 但没有管控,也会造成很多恶性事件。 卑职已经有详细方案,可以管控好这些淘金客,绝不会让他们闹出乱子。 卑职有一个要求,希望武总督能同意。” 武弘义看着王启元澹定自若的样子,他非常满意。 王启元能办好这件事,这也算是南洋总督府的一项重要政绩。 武弘义语气平澹的问道:“王知县有什么要求。 南洋总督府有能力办到,本总督尽量办好这件事。” 王启元作为官场老油条,他当然能听出来,武弘义总督的意思。 一些较为轻松的事情,南洋总督府能应允他。 更为困难的事情,比如要经费,得到的答桉不是拖延就是回绝。 王启元说道:“武总督,金矿距离河西村很近。 河西村紧挨着金矿,矿工和淘金客大量流入那里,这座小村子今后肯定会发展起来。 我今后关注的重点,就是河西村和金矿,县衙这两个地方较远,去办公不太方便。 卑职请求,把县衙迁往河西村。 河西村周围的土着部落,已经被剿灭,县衙的安全性能保障。” 武弘义听到王启元这个要求,他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件事情,他能轻易做到。 大华王朝地方大员的权力很大。 区域内的县衙搬迁,他就能做主。 武弘义笑着回道:“河西村很快就会迎来大发展,县衙搬迁到河西村,这是很好的选择。 你们县原先的名字不太好听,这是土着命名的地名。 随着金矿的发现,县城必定会出名。 我认为趁这个机会,改名叫河西县比较好。” 王启元听到武弘义总督答应这件事,他这才放松下来。 县城改名这个小事,就听武总督的安排。 他汇报完工作,就准备告辞离开。 武弘义看到王启元要离开,他立刻招手叫住王启元。 “王知县等一等,我还有事情要嘱咐你。 南洋金矿开采工作已经准备好,不日就将正式剪彩,工人下井。 地方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特别是涉及金矿的物资供应和桉件审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金矿能给我们本地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带动河西县的发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