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封禅泰山?可笑!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 皇帝苏河召开御前会议,这次御前会议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相魏时鸣和大都督冯三秋分别带着文武官员入场。 他们分成左右两排,文武官员的敬畏分明。 内阁与六部官员和大都督府大都督与副都督坐在前排,他们有着讨论政策的权利。 其他列席的官员,只能讨论与他们衙门相关的政策。 皇帝苏河看着魏时鸣,他刚上任就表现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很精准,直接让内阁大臣李志升暂时退避。 魏时鸣联合新入阁的曲向阳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内阁的局面。 御前会议刚开始,工部尚书金银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国内的工匠,购买国内技术。 大量的技术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拦。” 工部除了兴修水利道路这种日常工作。 它还负责制定工业发展政策,协调各地的工程项目。 现在遇到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没有能力阻拦。 工部刚开始也没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给的待遇太优厚。 顶级工匠流失,很多项目工期拖延,负责的官员来工部哭诉。 负责主管工业等事物的内阁大臣曲向阳,他听完工部尚书金银花的发言。 他站起身说道:“我在前段时间的内阁会议上,就提出增加工匠的待遇。 督促少府旗下的公司,让他们与顶级工匠签订待遇优厚的契书。 不喂饱的千里马,千里马与驽马又有什么区别。 咱们给的待遇太低,根本无法留住人才。 这些人才哪怕是不向海外跑,也会流向民间商贾。 最顶级的技术,例如青霉素、电磁技术、枪械与子弹技术,少府看管的很严格。 本官认为常见的技术,不需要进行封锁。 本官在各地见到的现象,技术之间互相交流,才能促进技术进步。 现在给国家纳税的主体,已经不是地主和自耕农,而是变成各大工厂主。 商税的规模是农税的五倍多。 工业技术想要发展,必须要求新求变,离不开顶级工匠的作用。” 工部尚书金银花立刻反驳道:“曲相的言论没说到重点,本官在这里讨论,技术外泄的危害。 朝廷的工业发展,百官都有目共睹,每年纳税的额度摆在那里,本官不是想限制工业发展。 民间老人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我们不能任由技术和人才外泄。” 皇帝苏河坐在龙椅上,他看着曲向阳和金银花的争吵。 曲向阳非常激动,空空的右臂都随着身体抖动,袖子在空中来回飘动。 这两人起争端很正常,曲向阳在内阁负责工业相关事务。 他想要执行某个政策,必须要获得工部支持。 偏偏工部尚书金银花,他与李志升联合起来,经常对曲向阳的政策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两人这是在争夺,关于工业的话语权。 皇帝苏河看到这种现象,他却没有进行阻拦。 内阁和六部都变成一言堂,这是很可怕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皇帝苏河也要及时调整。 他没有让李志升成为首相,除了李志升本身能力不足外。 李志升在内阁经营太久,成为首相之后,很难再找一位官员压制他。 他反倒是成为内阁大臣,可以反过来限制首相的权利。 皇帝苏河看到这两人争吵了一会儿,谁都没有说服另一方。 他没有下场,而是看向首相魏时鸣。 皇帝苏河一般不参与大臣的争吵。 他如果偏向某一位大臣,得到的结果就会失真,政策执行中,很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 皇帝苏河决定的事,直接让百官执行,暂时无法决定的事,要认真听从各方意见。 首相魏时鸣看到皇帝苏河的示意,他出声制止道:“本相听着你们的讨论,都有各自的道理。 工匠的待遇确实应该提高,技术也应该进行分类。 内阁之前对这些事情就进行过讨论。 内阁尽快出台提高工匠待遇的措施,同时把工业技术分类。 核心技术必须留在本土,限制类技术可以分为扩散到总督府和藩属国两类。” 魏时鸣说完之后,他看向皇帝苏河询问道:“陛下,臣这个做法可行吗?” 皇帝苏河听着魏时鸣的建议,他的做法就是中和两人的意见,选取最稳定的政策。 魏时鸣做事求稳,他不激进,这也是皇帝苏河比较满意的地方。 “魏爱卿的建议很不错,内阁尽快形成政策,先试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再推广。” 曲向阳和金银花听到皇帝苏河发话,他们停止争吵。 按照之前的惯例,这些事情谁搞得好,皇帝就会采用谁的建议。 曲向阳和金银花依然较着劲,准备以能力拼胜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