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攻心(上)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苏河在大都督营帐,召集所有高级军官开会。 李大壮来到营帐之中,他双眼一亮,凑到王世元身边询问道: “参谋长,王上这个阵仗,我们这是准备发起总攻了吗?” 王世元没有回答李大壮的问题。 “军事会议马上开始,等会儿你就知道了,现在着什么急。” 李大壮坐在椅子上,他有些坐立不安。 秦王准备发起总攻,准备召集所有高级军官,分配各军的目标。 发起总攻,李大壮不怕,最怕分配到的任务太简单。 比如警戒其他地方的明军援军,这种任务就基本和军功无缘。 很快所有高级军官都到场。 苏河看着他们,说道:“今天把大家都叫来,就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丁德贵,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津县城现在的情况。” 丁德贵听到秦王的吩咐,他立刻站起身,给众人讲述孟津县城里面的情况。 “孟津县城受到我军热气球的轰炸,十一个粮仓被摧毁,绝大部分存粮被摧毁。 明军开始降低粮食的供应。 士兵们吃不饱饭,就开始全城搜刮能吃的东西。 百姓们养的鸡鸭猪牛等畜生,全部被明军抓走吃掉。 我在热气球上,看到有面黄肌瘦的明军。 他们竟然抓捕城中乱窜的老鼠,开始吃老鼠肉。 这种情形就能证明。 明军,特别是明军底层士兵,已经开始断粮,吃饱饭已经是奢望。 但这只是佐证,直到昨天看到,明军开始大量杀战马。 他们连战马都杀,这个证据足以证明,明军现在已经断粮。” 众多军官听到丁德贵介绍完,他们丝毫不感到意外。 孟津县城大量粮食被他们烧毁,明军杀战马充饥,那是早晚的事情。 苏河看到军官们陷入沉思,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明军开始杀战马,这能证明他们已经断粮,但其中也蕴含着更多的信息。 我预计明军杀战马,有两个较大的可能。 第一个可能,明军已经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状况。 不杀战马充饥,士兵在极度饥饿情况下,他们会直接哗变。 第二个可能,明军杀战马充饥,让士兵恢复体力,他们准备从城中突围。 无论从哪个方向突围,你们必须要守住。 只要能短时间挡住明军的攻势,援军很快就能接应。” 苏河说完,各军的高级军官连连保证,明军真的冲出城,绝不会冲破他们的防区。 苏河看着这些军官的表现,他只是提一个醒,让这些人有些准备。 他今天召集所有高级军官,除了分享明天断粮的消息,还有一件事情要交代。 “我了解过明军的大凌河之战。 明军也是被建奴围困,到了后期,大凌河城内很早就断粮,开始是杀战马充饥。 后来战马吃完了,明军丧心病狂,出现了人相食现象。 孟津县城内的明军,这是明军最精华的部队。 我还准备招降大部分明军,一部分补充到各军之中。 一部分加入警备军,用于维持地方稳定。 一些陋习难改的明军,把他们流放到边疆地区,让他们在边疆地区当民兵。 但我招降明军的前提,那就是他们还有人性和理智。 一旦因为极度饥饿,到了人相食的境地。 能活下来的明军,基本都是丧失了人性的明军。 这种已经不算是人,他们与畜生无异。 大家有什么办法?能瓦解城内明军的斗志,更快攻下孟津县城。” 众多军官,他们听到苏河的想法,都在思考自己的办法。 第三军参谋长秦相坤,第一个发言道:“校长,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去孟津县城劝降。” 苏河听到秦相坤这个计策,他紧皱眉头,道:“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硬骨头。 他们不会投降,这些士大夫也没有办法和底层明军共情,对我们也极为仇视。 我听到士大夫写的一句诗。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这句诗在大明士林中还颇受好评。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则卢孙两人未必会遵守。 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就是应该被处死的反贼。 派谁进入城中都十分危险。” 秦相坤听到苏河这么说,他立刻解释道:“校长,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我的目的不是劝降卢象升和孙传庭。 这两个人投不投降,对整个计策影响都不大。 我派人进入城中劝降,主要目的是攻心。 大张旗鼓的入城,就是为了让已经断粮的明军,知道他还有另一个选择。 明军知道自己还有退路,他们绝不会拼死抵抗。 甚至会有人想要献城投降。 卢象升和孙传庭能力再强,等到明军陷入绝境,他们也无法掌控明军。 哪怕卢象升和孙传庭威望极高,明军不献城投降。 我军进攻的时候,这些想投降的明军也会出工不出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