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北方设省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苏河在乾清宫,翻看东北都督府发过来的战报。 他喝了一杯茶,欣喜的说道:“苏虎打的不错,打得很不错。” 辽东这一战,基本把建奴的根基打掉了。 多尔衮和岳托带着数万八旗子弟跑掉。 但他们没有稳定的地盘,也没有大量的包衣奴才。 失去了稳固的根据地,东北都督府也会持续派兵进攻他们。 多尔衮和岳托,已经是丧家之犬,早晚有一天会被大华军队消灭。 收复沉阳城,这也解决了大华北部的心腹之患。 苏虎也按照他的吩咐,对建奴做出相应处置。 建奴现在做下的事情,就已经罄竹难书。 这些人口较少的异族,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固,恐吓人数较多的汉人。 他们所采用的手段都非常酷烈,动不动就会屠城。 建奴占领辽东之后,汉人人口只剩下不到鼎盛时期的五成。 这还是建奴在其他地方,掳掠了大量的包衣奴才。 苏河不止要让建奴这个势力消亡。 他还要让建州女真这个部落的文化和人种彻底消亡。 内阁和大都督府的官员,相继到达乾清宫,参加御前会议。 他们先讨论之前定下来的事情。 吏部尚书杜源,最先说道:“陛下,除了汉中、四川、广东等地。 这些地方,我们打下来的时间早,吏治体系比较完善。 这些地方的官员,到任之后,有老人带领新人工作,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之中。 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现在很多官职都是新设,官员们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些职务。 都察院对官员的考核又极为严厉。 他们都不太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工作? 我认为国子监不教之乎者也。 教导官员们做实事,这个制度应该推广到各省各府。 让秀才和举人,参加工作之前,也能有地方培训。 还有一点,官员没办法自己雇用师爷。 政府分配的秘书与这些人格格不入。 他们之间的配合不太好,耽误工作。 甚至有的秘书,仗着自己资历足,故意不配合上官工作。 我建议恢复官员,选取自己师爷的权力。” 苏河听着吏部尚书杜源的话,这个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吏部尚书。 他对官场的一些事情,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苏河思考一会说道:“国子监下放这个事情,是很好的建议。 正好国子监现在的体制,也有一些僵化。 国子监祭酒蒋方鼎又准备外放为官。 这个时期,正好适合国子监改制。 国子监按照大学进行改制,国子监改为大华皇家行政学院。 由各省组成属于自己的行政学院。 在职官员或是预备官员,在职务晋升之前,必须去行政学院进修。 行政就是为官之道,我们科举考试考察为官之道那一科,改名为行政科。 让读书人加强对于行政的理解。 去年的恩科士子,到现在还有人,没从国子监毕业。 他们这些人就会死读书,今年的科举,行政科题目要更加贴合实践。 把一些书呆子刷下来,他们完全浪费进士的名额。” 苏河讲话的同时,礼部尚书宋康年拿出一个小本本仔细记载。 他没想到陛下讲着讲着,竟然讲到科举上面。 苏河说完之后看向王仲策,道:“王爱卿,你对于师爷这个事情怎么看?” 王仲策听到陛下的询问,他立刻给出自己的建议。 “陛下,师爷这个事,主要是配合上官。 两人必须要有一定的默契,这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但之前由官员自己请师爷,这容易造成官员懒政,师爷也是贪污受贿的重点人群。 师爷主要目的是服务官员,根本不顾朝廷的利益。 我认为秘书这一职务改成师爷,让这个职位的官员,认清楚自己的地位。 但是师爷这个职位,依然由朝廷提供。 由朝廷发放俸禄,由吏部安排他们的晋升。 他的考核成绩与服务的官员有关,但他的晋升不能让服务的官员操纵。 师爷也必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 官员和师爷可以双向选择。” 大华王朝的很多制度,都是苏河根据后世的制度,一拍脑袋想出来。 有些制度运转很好,发挥出的能力远超苏河预料。 例如税务总局,只有这个衙门负责税收。 所有关于税收的责任统合在一起,能找到准确的负责人,监督也非常方便。 有一些制度,运转起来就磕磕绊绊。 之前规模太小,还看不出问题来。 一旦放到全国,它们不适应时代,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就会及时进行调整。 苏河吩咐道:“就按照王爱卿的办法改进,由内阁督促实行,吏部具体负责这件事。” 户部尚书钱富文接着发言道:“陛下,下半年的财政审批。 我看到有一项科学院提交的审批,将会耗费大量的银币。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