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冬小麦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4328年,九月二十日。 苏河带着秦王府文武官员,来到汉中城外最大的农场。 这里的稻谷完全成熟,饱满充实,金黄色的稻穗,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户部侍郎钱富文陪在苏河身旁。 他向苏河介绍道:“秦王殿下,去年因为战争抽掉大量劳力。 春耕时劳动力不足。 汉中府大部分水稻田,春耕推迟了一个月左右,去年十月份之后才开始收割。 去年小麦和水稻产量与正常年景差不多。 四川那里分田地之后,农民积极性更高,平均亩产增长一成。 汉中郡和宝鸡府去年水稻和小麦没有增产,主要是错过农时导致的。 还好我们在各地修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和水渠,去年粮食没有歉收。 今年年景很好,又没有错过农时,汉中郡和宝鸡府大部分地区,水稻小麦已经收割完。 汉中这里天气有些异常,水稻晚播了十多天。” 苏河来之前,已经看到各地上报的粮食平均亩产。 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水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红薯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 现在没有化肥农药,没有高产种子。 能达到这样的产量,还是精耕细作,施用沼气肥、农家肥的结果。 这个时间收水稻,稍微晚了一些。 苏河预计他面前,这片水稻田亩产会更低。 他们现在使用华夏流传许久的阴阳历,它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确定每一年和每个月。 为了修正地球公转的时间偏差,还有闰月存在。 苏河已经让田家鹏编修更精准的阴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在后世被称为农历。 这种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农业种植,一年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它比后世所用的公历,要晚一个月左右。 “秦王殿下,镰刀呢?” 新任吏部侍郎田文恒,一脸疑惑的问道。 苏河看像田文恒,他提拔这个人,准备让他接任吏部尚书。 就是田文恒有一个大明现在官员,非常缺少的品质——铁面无私。 他的风评,在官场中一直不好。 苏河用人,讲究论迹不论心,无论他真心如何,只要表现出来他认可的品质。 苏河就会毫不犹豫,提拔这个人。 哪怕是这个人在伪装,只要他一直伪装下去,那也和真的一样。 他提拔田文恒和钱富文,都是基于这个思路。 钱富文除了没有正式参加科举,没有功名在身。 表现出来的能力,担任户部尚书完全没有问题,苏河当然要提拔他。 “田爱卿,乡村的农民,现在大部分用镰刀收割。 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农场和乡里给军属收割,都是用牛拉收割机。” 石墨坩埚炼钢产量稳定增长和高炉炼铁产量持续提升。 在这个时代,钢铁就代表着生产力。 机械厂有足够廉价的原料,开始扩大规模。 大量的收割机、脱谷机、碾米机、磨面机被生产出来。 它们的价格,村里的富农也能承受。 这些农业加工机械,已经普及到乡村中。 教育部尚书张佑枫建议道: “秦王殿下,使用机器收割不太好。 我们不亲手下地割稻,怎么体验农民的艰辛。 我建议,我们应该亲自下地,体验收割水稻的艰辛。” 苏河摆了摆手,制止道:“这个没有必要,我今天带你们来,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们体验收割水稻。 亲自收割水稻,这就是在作秀。 大明朝那些官员经常作秀,亲自去耕种和收割。 大明皇帝还亲自带领一群官员祭天,亲自播种麦子。 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压榨剥削百姓的力度。” 苏河认为这种作秀完全没有必要。 “收割机来了。 你们认真观看这个场景,要对机械农业有一定的认知。” 众多官员,顺着苏河的目光看去。 一群四五十岁,满头白发的老人,赶着牛车来到稻田中。 农场管事王壮看到秦王殿下和这么多文武高官来到农场。 他战战兢兢的走过来,给苏河鞠躬,鞠完躬说道: “微臣王壮,是汉中农场的管事,欢迎秦王殿下和众位大人来我这里视察。 我们今天正式收割这片水稻田。” “我看来收割水稻的人,都是一群老年人,他们能完成水稻收割任务吗? 怎么没有年轻人来收割稻田。” 苏河也很意外汉中农场这里的情况。 怎么全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存在。 农场是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土地,他们都是农业工人,农场的土地不对农民进行分配。 农场的作用,主要起调节作用和托底作用。 现在的农场就为了调节农作物市场,试验新式的良种和种植技术。 强制给百姓推广一些,新种子和新种植技术,他们会非常抵触。 但有农场作为示范区,让百姓见识到新技术的强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