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买红薯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十二月五日,巳时(九点)。 凌云阁会议从辰时四刻(八点)开始,刚刚结束。 苏河带领文武官员赶往英烈阁,祭奠牺牲的烈士。 文武官员都换上一身黑色的衣服。 祭奠仪式,还有很多士兵家属和官吏家属参加。 英烈阁建在汉中城北,是一座高十八米的阁楼改建而成。 英烈阁院内栽种几棵高大的树木。 树下摆满了骨灰坛,有一名老道士领着几个小道童,正在做法事。 苏河带队走进英烈阁,他们站成一排,对着烈士的骨灰坛默哀。 王文君与一名三十多岁,面色油滑的大胖子,一起来参加祭奠。 “大哥,你刚刚回来,汉中城的变化很大。 但我们家没事,二哥现在已经是吏部尚书、汉中知府。 他的权利,能保护家族安稳如常。 起义军也与其他贼寇不同,他们对士绅出手很酷烈,但对百姓很好。” 王伯诺叹了口气:“人生无常,世事无常。 二弟也是为了家族,希望他能有好下场。 我们算是全家投贼,已经没有退路,只希望这只队伍能发展壮大。” 他刚刚从南直隶回来,开船进入汉阴县。 他就听说前方过不去,已经被不知名的军队封锁。 焦急的等待好几天,直到封锁解除,急忙赶到汉中府。 他却发现这里一切都变了。 “那个道长不是马骗子,他竟敢去骗起义军,胆子竟然这么大。 不对啊!二弟认识他,怎么可能被骗。” 王伯诺看到做法事的道长,他很熟悉。 这就是之前,在汉中府招摇撞骗的假道士。 王文君解释道:“这是二哥找的马道长,可能是真道士都抗拒起义军。” …… 马乾坤嘴里念叨谁都听不懂的句子。 手中挥舞着插满符篆的桃木剑。 他看到苏河等默哀结束,桃木剑伸向旁边的烛台。 桃木剑上的符篆立刻烧起来。 马乾坤开始念着悼词。 他念完之后,大声喊道:“为英魂送行。” 苏河等文武官员听到后,立刻向着骨灰坛,深深的鞠了一躬。 正式建制后,苏河发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废除跪拜礼。 今后除了跪拜祖宗父母,不用再跪拜任何人。 百姓们见官,只需要鞠躬即可。 鞠躬已经成为最郑重的礼节。 鞠躬之后,苏河带着文武官员,安抚烈士的家属。 告诉烈士家属,每年都可以领取一笔抚恤金,当地乡长会亲自送到他们手中。 苏河亲手把烈士获得的勋章和抚恤金发到家属手中。 马乾坤道长,依旧在做着法师,安放烈士们的骨灰。 烈士骨灰和牌位一起,供奉在英烈阁内。 …… 王仲策走出英烈阁,他同苏河说道:“苏统领,听说你有事要找我大哥。 今天我大哥王伯诺已经乘船回来。 他们刚才还来观礼,现在已经回家。” “没错,我听王季俊说她大哥王伯诺,经常在南方采购药材。 足迹遍布广东、福建、南直隶、江西等地方。 我想让他去福建,大规模采购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作物。” 苏河简单的说明情况。 他想让王伯诺采购的作物就是红薯。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是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 红薯特别耐干旱,哪怕是陕北现在几乎没下雨,只靠河流里少部分水,它就能成活。 红薯还不挑地,哪怕是劣田,产量都非常高。 无法种粮的山坡地,红薯都能种植。 红薯的种植面积,还非常广泛。 华夏大地,绝大部分田地都可以种植。 苏河非常确定,现在福建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红薯。 崇祯时期,徐光启就多次上疏,让大明推广种植甘薯。 因为士绅们的强烈反对,这个建议得不到大明朝廷支持。 苏河本来准备让在宝鸡县遇到的商贾钱富文,去福建购买红薯。 但钱富文从来没去过东南,他也没完全得到苏河的信任。 派人去福建购买红薯,需要花费数万辆银子,必须选择可信的人。 银子丢失还可以忍受,耽搁种植红薯的农时,那真是血亏。 苏河了解到王伯诺,发现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伯诺已经和他们在一艘船上,投靠大明官府也会被处死。 根据苏长胜的调查,王伯诺重情重义,和兄弟感情深厚。 妻子儿女也都在汉中城,他是十分顾家的人。 苏河经过综合考虑,王伯诺没有反叛的可能。 苏河和王仲策来到王氏医馆内宅书房。 王伯诺和王文君在这里忙碌。 王伯诺拿出一个药材,王文君记载它的药性。 经过简单介绍后,苏河直接说明到来的原因。 “王伯诺,听说你对福建很熟悉,我想让你去那里购买一种粮食作物。 它叫红薯、甘薯或是地瓜,外皮是紫红色。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