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京城百态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崇祯皇帝在朝堂上,愤怒的说道: “王朴、杨国柱无能,重兵防守的宣府,这才几天时间,就被黄衣贼攻破。 天津的朱大典、通州的张世泽都是无能之辈,没有为朕挡住黄衣贼的攻势。 逐州的吴三桂欺君,朕前几天还接到吴三桂的题本,逐州城稳如泰山。 黄衣贼基本与吴三桂的题本同到京城。 现在黄衣贼打到京城城外,近二十万大军,把京城团团围住。 却没有一人,能为朕分忧解难。” 崇祯皇帝都没有想到,黄衣贼能来的这么快。 从黄衣贼起兵攻打河南,到现在重兵围城。 这才刚半年时间,黄衣贼就从西面杀到京城,数十万明军没有阻拦黄衣贼的脚步。 现在京城被黄衣贼围的水泄不通,城内的明军却不敢出城作战。 崇祯皇帝心里非常恐慌,纵观历史,到了现在这种地步,那就离亡国只差一步。 没想到大明的国祚,到他这里将被终止。 崇祯皇帝心中充满了恼怒、羞愧等情绪。 他觉得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兄长。 他恼怒自己的无能,恼怒大明朝廷这些臣子,无一人是忠臣良将,这才让大明走到这一地步。 温体仁的心腹,左都御史唐世济站出来,声音带着恐慌的情绪说道: “启禀圣上,老臣听闻吴三桂不战而降。 咱们都能计算出黄衣贼到达京城的时间。 逐州那里挡个三四天时间,黄衣贼都不能这么快赶到京城。 臣请圣上拿下京营统领吴襄,不能把京城的安全,交给这些心思叵测的人手中。” 唐世济的提醒,让崇祯皇帝立刻醒悟过来。 黄衣贼来得太快,他刚刚接到吴三桂的题本,逐州城稳如泰山。 没等几天时间,黄衣贼就打到京城城外。 看来吴三桂,这是已经投降黄衣人,把重兵守护的逐州,当做自己荣华富贵的筹码,献给了黄衣贼。 崇祯皇帝听到传言,宣府那里的情况,也是将领投降,黄衣贼才能来的这么快。 他派遣的钦差太监的时间太晚了,没能及时掌握大军的权力。 只有通州那里,离京城最近,曹化淳这才能掌握通州的军队。 京城派出去的锦衣卫,都能看到黄衣贼攻城的情况。 通州那里守了很长时间,前段时间才被攻破。 崇祯皇帝这才相信,通州是真的守不住,被黄衣贼重兵攻克了。 他在心中权衡,肯定不能再让有投敌嫌疑的吴三桂父亲,继续统领京营。 一旦吴三桂真的投降黄衣贼,劝降吴襄打开京城大门。 崇祯皇帝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王朝的命运,就全部被他们父子葬送。 “立刻撤下吴襄京营统领之职,由成国公朱纯臣统领京营,镇远侯顾肇迹辅佐。 吴襄极其家属压入天牢候审。” 崇祯皇帝信不过文官武将,他把京城的防务交给勋贵负责。 勋贵和大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崇祯皇帝把京城防务交给他们,总比交给不知道是否要向黄衣贼投降的文官武将能让他放心。 崇祯皇帝最后把目光放在杨嗣昌身上。 崇祯皇帝极为信任杨嗣昌,把北直隶的统兵权交给他。 杨嗣昌就用这种战绩回报。 黄衣贼都已经打到京城城外,杨嗣昌的据敌准备,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他选拔的官员,不是无能之辈,就是争相投降黄衣贼。 崇祯皇帝一挥手,道:“内阁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辜负朕的信任。 统领大军作战,却丢城失地,以至于让黄衣贼围困京城,罪不容恕。 押往菜市口凌迟处死。” 殿中的卫士,立刻上前把杨嗣昌压往殿外。 杨嗣昌低下头颅,他也没有叫冤。 自己指挥大军,没能抵挡黄衣贼。 他主持与后金议和,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现在黄衣贼围困京城,自己也没有什么可冤枉,承担这个责任,他就能想到失败后,自己有这么一天。 崇祯皇帝看到杨嗣昌被拖走。 他询问文武百官,有什么退敌之策。 文武百官都沉默不语,没有一人能拿出退敌之策。 崇祯皇帝神色有些落寞,一甩袖子直接吩咐退朝。 ……………………………… 黄氏粮行掌柜黄东平,坐在粮行的柜台上。 一位骨瘦如柴的中年妇女,双手颤颤巍巍,把散碎银子都放在柜台上。 “掌柜子,我买五两银子的米糠。” 黄东平听得直皱眉,五两银子的米糠,这要装几麻袋。 “大妹子,你确定要买五两银子的米糠,你这钱可以买一石糙米了。” 中年妇女语气坚定的说道:“这是我丈夫的卖命钱,他明天就要跟着大人去城墙上守城。 我知道您这里卖米糠,这些钱刚到手,我就把他们都换成米糠。 家中已经没了顶梁柱,只剩下我和年幼的孩子。 买米容易招灾,留着银子更容易招灾。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