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双喜临门 (第1/1页)

4336年(公元1639年),七月六日。 苏河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疏。 其他奏疏苏河很快批复完,那个办事很用心,大部分事情都已经给出建议。 苏河只需要做出决定,是否同意内阁的建议。 他反复观看手上的奏疏,这个奏疏提出的建议,内阁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它涉及到一笔,数百万两银币的支出。 苏河再次看向手上的奏疏,这是内阁大臣钱明义所写。 钱明义被苏河派往山东,督办黄河大堤兴建工程。 黄河大堤耗费数年时间,进千万两银币,这个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河南段的黄河大堤已经全部建造完成,山东段的黄河大堤,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中。 苏河为了保证,这个花费数千两银币的巨大工程保质保量完工。 他除了派遣大量的督察院御史和玄武卫密探,紧盯着工程的质量。 内阁大臣钱明义作为朝廷的代表,监督黄河大堤的所有工程。 钱明义上疏,黄河主干道工程进展稳定,他建议把黄河主干道与山东地方水系联通。 改道之后的黄河,作为流经山东最大的河流,不与这里的水系联通,山东将会出现更大的水患。 苏河知道,钱明义的建议很正确。 他和内阁众多大臣却在犹豫,唯一的原因就是缺钱,这个工程需要数百两银币。 大华王朝工商业发达,每年的税收放在大明朝,能让崇祯羡慕的流下口水。 大华王朝税收高,花销也很多。 现在的吞钱大户就是军方,特别是海军建造战列舰,每一艘都是吞钱大户。 建设铁路所需的费用,是大华朝廷除了军费之外,最大的支出。 铁路技术成熟,大华王朝现在已经修建完天津到西安的西津线,沉阳到广州的沉广线,也已经修到松江府。 一横一纵两条主线修建完,还会继续修建铁路,直到形成铁路网,连接大华王朝每一座重要的城池。 苏河已经下旨,以湖北武昌府为中心,修建联通国内重要地方的铁路干线。 铁路修建到每一个城,都为这个地方,带来极大的发展。 但每一米铁轨,都等于用银子铺出来。 现在技术成熟,钢铁价格也降低,一公里铁路的造价,依然高达一万多两银币。 大华王朝五分之一的收入,都被朝廷拿出来修建铁路、河道、桥梁这些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花钱再多,苏河都不心疼。 这些重要设施一旦投入使用,整个国家都会迎来飞速发展时期。 黄河工程是单独列出来的重大工程,它的重要性也排在第一序列。 黄河入海口一直在江苏省,黄河下游堆积了大量的泥沙,河道经常堵塞,导致黄河中下游水患泛滥。 泛滥的水患,让黄河两岸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放任不管,等到下游河道彻底被流沙堵住,黄河将会自行改道。 这样会造成数千万人口流离失所,数百万良田损毁。 苏河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黄河工程投入再多,他都要咬牙坚持。 重新修建黄河河道,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苏河看着钱明义提出的建议,他咬了咬牙,拿出钢笔在奏疏上写下他的意见。 “同意钱明义提出的建议,内阁研讨详细方案,相关衙门立刻配合实施。” 黄河工程是苏河心中,最重要工程之一,他要让这个工程尽善尽美,尽量不留遗憾。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是大问题。 朝廷实在缺钱,苏河就让都察院掀起大桉,多抄家几个大官和巨商,应该能解燃眉之急。 银行行长周云胥前段时间汇报的情况,南洋金矿已经投产,短时间内,朝廷不会缺钱。 朱雀卫指挥使,周方志公公来到皇帝苏河身边。 “陛下,总参谋长李凤鸣求见。” 苏河听到李凤鸣求见,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奏疏。 这不是御前会议时间,李凤鸣来乾清宫求见他,应该是有重要军情向他汇报。 苏河立刻吩咐道:“不要耽搁军机大事,立刻让李凤鸣来见朕。” 周方志听到苏河的吩咐,立刻小跑着跑出乾清宫。 李凤鸣在周方志的引领下来到乾清宫。 他把手中的军报递给周方志,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西北都督吴杰送来的捷报。” 苏河从周方志手中接过军报,他仔细阅读军报的内容。 吴杰汇报,他已经领兵占领吐鲁番城。 消灭东察合台蒙古东部势力,只有阿布伦·木汉默德·阿济汗带领少量贵族逃跑。 大华皇家陆军西北军事行动,首战就取得大胜。 苏河夸奖道:“好,这真是太好了。 吴杰发挥出他的水平,打了一场大胜仗。 大华皇家陆军跟朕打天下的老兄弟。 大部分都已经退役,军中大部分是年轻的新兵,他们却没影响到大华皇家陆军的战斗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