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兵出玉门关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4336年(公元1639年),四月五日。 西北都督府都督、第四军军长吴杰站在位于玉门关城内的都督府前。 这座城池在前明之时,掌握在东察合台蒙古手中。 前明修嘉峪关,抵抗西北的蒙古势力。 大华没统一之前,吴杰带兵收复甘肃地区,打退东察合台蒙古袭扰边关,收复玉门关这座古城。 这座千年古城,有着火枪大炮的守护,哪怕是第四军主力入关作战时,也没有再被蒙古势力夺下。 蒙古势力也只能趁着中原王朝势弱时逞凶。 他们遇到强大的大华皇家陆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第四军参谋长傅修诚拿着一叠文件。 他走过来汇报道:“都督,现在玉门关汇聚我们第四军主力四万人,警备军和民兵合计六万人。 第三骑兵师和第四骑兵师,两万六千名骑兵。 额哲、巴吉尔、布特鲁率领的蒙古骑兵,七万八千人。 这些蒙古骑兵武器主要以老旧的左轮手枪为主,并配备钢刀。 他们都是归化的蒙古部落,打顺风仗完全没有问题。 不算民夫,拿着枪械的正规军,我军就有二十万人。” 吴杰听完傅修诚参谋长的汇报,他语气轻松的说道:“二十万军队讨伐西北蒙古势力,这个军力已经不少了。 哪怕是给我一百万人,我也不敢要。 大西北脆弱的后勤补给线,能补给二十万人所用的物资,那就是极限了。 参谋部还要给我调兵,并让第二军和第七军从乌思藏和漠北蒙古配合我们行动。 我直接拒绝参谋部这个安排。 参谋部是不知道,大西北后勤补给线的脆弱。 他们这个调兵法,前线的军队能直接被后勤拖死。” 傅修诚认同的点点头,道:“确实是这样,东察合台蒙古和厄鲁特蒙古。 他们的军队还是冷兵器军队,连火绳枪都没有装备。 以我军现在的实力,拿下这两蒙古势力轻而易举。 我们在西北地区遇到最难的事情,那是西北这里的气候,还有夺下这里之后的治安战。 特别是东察合台蒙古这里,他们不信喇嘛教。 信仰混乱,部落矛盾复杂,我们作为外部势力很难调和。” 吴杰自信的说道:“不会打治安战,我们这次的打法,快刀斩乱麻。 越是畏首畏尾,打的越麻烦,放开所有束缚,这场仗很好打。 我们军方这次只管打仗,陛下已经做好安排,大量的文官都来到玉门关。 陛下派来的西北总督,那是宋康年宋总督。 我和宋总督聊过一段时间,这个人心黑手狠,绝不是那种软弱的读书人。 他还有一种其他人少见的狂热。 怎么说呢?” 吴杰回想着宋康年的状态,想要总结出精辟的语言。 他看着玉门关在宋康年的治理下,一个外族人都没有。 吴杰总结道:“宋总督这个人,他只把汉人当人。 对于外族人,宋总督看待他们,那就和看待畜生一样。 他那种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西北这些外族人敢造反,宋总督一定会以最酷烈的手段镇压。 哪怕是民兵和巡捕,他们如果肆意使用手中的枪械,造反都能很快被镇压。” 傅修诚回忆着宋康年的眼神,他好像想到什么可怕的场景。 他眼神有些飘忽,认同道:“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把对面当同胞。 枪械收割人命的速度,那真是太快了。” 吴杰不想谈论这个话题,他话锋一转说道:“王志新祝师去接圣旨,希望这是出兵的圣旨。 咱们第四军去年就得到圣旨,去年秋季我就带着全军赶到玉门关,做好出兵的准备。 各方军队在参谋部的调令下,陆续来到玉门关。 除夕之前等来了宋康年,除夕之后等来了杨正峰。 一位从一品大员,一位正二品大员。 他们都没有带来出兵的圣旨。” 吴杰只是发发牢骚,他预计出兵的圣旨,将会在不久下达。 玉门关这里冬天,已经是十分寒冷。 白毛风呼啸,牛羊都成群成群的冻死。 冬季出征,哪怕是有棉大衣和棉手套等保暖衣物,士兵都会直接在外面冻死。 白毛风天气,哪怕士兵相隔三五米,都无法听到前方的声音,看到前方的人。 士兵一旦脱离队伍,失去营帐和篝火,哪怕穿得再暖和,也会在外面冻死。 西北地区本来就恶劣,春夏季节行军,都需要担心后勤补给。 真在秋冬季节行军,不需要蒙古骑兵。 只是呼啸的白毛风,就能让军队减员过半。 吴杰只听向导汇报西北地区的气候情况。 特别是冬季山区和沙漠的情况。 他就绝了秋冬季节出兵的想法。 哪怕是占领西北的城池,秋冬季节也只能采取守势,没办法出兵。 傅修诚赞同道:“出兵的圣旨,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到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