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汉人不为奴 (第1/1页)

苏河成为秦王,发布第一道旨意。 公布《秦王律》。 秦王府治下,从4328年九月九日开始。 大理寺及其地方分支机构,开始用《秦王律》判案。 《秦王律》是一部复杂的法律,有九卷二十五万字。 囊括刑法、民法、婚姻法、合同契约法、土地分配与征收等各种法律。 《婚姻法》和《废奴法》。 这两部法律是苏河推行《秦王律》的重要切入点。 各朝各代的婚姻法,普遍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夫一妻多妾,是现在婴儿高夭折率的选择。 皇家都有断嗣的时候。 稍有能力的人家,都会选择多娶妻多生孩子。 苏河推出的新婚姻法,改变一夫一妻多妾,实行一夫多妻制。 为了保护女人,减少难产死亡。 婚姻法规定男女都到16岁才允许结婚。 同时加强妻子的权力,保护非嫡系孩子的利益。 婚姻法规定,不只是丈夫能休妻,妻子也有休夫的权力。 结婚和离婚,都需要在祝师的见证下进行,并形成文书,通报给当地户部。 完成程序,才算正式的结婚和离婚。 但也规定事实婚姻,这由大理寺官员根据情况认定。 离婚案件,犯错的一方,需要补偿给另一方一定钱财。 每一任妻子所生的孩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其他孩子,都有继承家产的权利。 家主可以指定某一个孩子分一半财产,其他孩子共享剩下的一半。 这就是苏河瓦解宗族的一大方法,学习汉武帝的推恩令。 这是阳谋,除了家主和嫡子。 剩下的妻子和孩子,都会支持这个法律。 这部法律也加强祝师在结婚和离婚中的作用。 强化祝师能力,推广炎黄信仰,统一百姓的思想。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成自由恋爱,祝师见证。 苏河废除父母之命,主要目的是削弱宗族的影响。 宗族成员婚姻,族长通常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族长就是通过这种权力,掌握整个宗族。 苏河废除一种权利,就断掉宗族的一个支柱。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让家庭取代宗族。 苏河可以用强力手段,消灭依靠地租的士绅。 依靠血脉的宗族,却很难被瓦解。 他封赏的贵族,有向宗族演变的趋势。 在这些人的宗族没有成型之前,阻力非常小的时候。 苏河通过《婚姻法》,让庞大的宗族在之后无法形成。 《废奴法》专门规定,在祖庙叩拜炎黄二帝,具有炎黄信仰的人。 不允许任何人用任何方法,直接或间接,把他们变为奴隶。 同时苏河以圣祝的名义发布命令,只要是炎黄血脉,不投靠异族和被大理寺判罚。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去祖庙祭拜炎黄,但只要心中认为自己属于炎黄血脉,他们就具有炎黄信仰。 炎黄信仰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血脉传承和文明传承。 苏河的这道命令伴随《废奴法》一起公布。 就是让秦王府治下所有人,都不许让汉人成为奴隶。 哪怕这个人,不是秦王府治下的汉人。 苏河在《汉中周报》亲自题写《汉人不为奴》专题文章。 他同时以祖庙圣祝的名义。 建议各地祖庙祝师,学习《秦王律》,宣讲法律,协助官府解救被奴役的汉人。 秦王府各地祝师、巡捕、大理寺官员相互配合。 解救所有奴隶,不许任何人畜奴。 家仆、丫鬟、童养媳、青楼女子都算作奴隶的一种。 特别是童养媳和青楼女子,她们就是杏奴。 任何人畜养奴隶,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就抓起来判刑,根据情节严重判处不同刑期。 家里的家仆和丫鬟,都需要重新与他们签订,秦王府提供的制式合同。 苏河以身作则。 秦王府中的侍女,就属于奴仆。 所有侍女,全部重新签订合同,变成自由人。 每个月约定工资,可以提前提出离职,不用捆绑一辈子。 她们根据自己的接触的机密不同,离职后受到一定的约束。 侍女在工作时间,不限制她们结婚生子。 结婚的对象,需要通过秦王府审查。 秦王府中没有太监。 在这个时代,太监作用没有那么大。 太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后宫没有其他男性。维持皇家血脉纯净。 苏河选择不用太监,他直接让秦王府后宫没有男人,后宫里连男性侍卫都没有。 有一些体力工作,苏河招募很多三四十岁的健妇。 这些农家妇女,干体力工作,比小太监强多了。 秦王府还专门培养了一支女子警卫团,负责保护后宫的安全。 这支女子警卫团的团长,就是她妻子李慧欣。 现在是火器时代,女人用火枪,可以轻易杀死厉害的男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