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兵进北直隶 (第1/1页)

4333年(崇祯九年),二月十七日。 苏河站着秦军大营之前,看着士气极高的秦军将士。 他挥舞着军旗指向北方,高声喊道: “出征,推翻大明朝。” 秦军三个军十二万正规军和五万警备军,十八万大军从开封城出发,兵进北直隶。 秦军将会与明军,在北直隶地区,进行最后一场关乎两个集团命运的决战。 这场决战的胜负,决定着华夏大地最终的归属。 咚咚咚。 巨大的鼓声响起,秦军士兵背着步枪踏着鼓声,向北直隶方向前进。 第七军作为先锋走在最前头,第三军紧跟着第一军。 禁卫军保卫中枢走在中间,后方是警备军和后勤兵团。 后勤兵团保卫招募的青壮。 青壮们推着独轮车,上面运输秦军的军粮和弹药。 秦军动员青壮的数量,是秦军数量的两倍多。 正是数目庞大的青壮,组成的运输队。 为秦军源源不断运输武器弹药,前线的秦军才能肆意使用弹药,击破一座座明军的城池。 没有数目庞大的青壮,秦军也没有办法快速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秦军的人员和物资调动能力,远超明军。 苏河骑着马,跟随大军一同行动。 他向跟在身边的杨千鹤询问道:“你们军情局,一直关注顺天府明军的动向。 现在明军准备的怎么样?” 杨千鹤立刻回答道:“王上,明军急召各地去顺天府勤王,北方各府除了山东和北直隶,都被我军进攻,抽不出来兵力去勤王。 只有山东巡抚朱大典,带领三万山东兵马,最先来到顺天府。 他们之前驻扎在通州,现在往天津方向移动,准备与天津三卫共同防守顺天府东大门。 山海关总兵吴襄,带着宁锦防线仅剩的四万关宁军,驻守在逐州,与逐鹿三卫防守顺天府南大门。 大明调大同镇总兵王朴来到宣府镇,他与宣府总兵杨国柱集合两镇的明军,防守顺天府北大门。 明军这几年生产出数量极多的红夷大炮大炮,之前分配到各个城池上。 现在都紧急把红夷大炮,调到几个明军主要镇守的城池。 明君现在已经放弃实力不强的城池。 除了京城之外,主要在天津、通州、宣府、逐州这四个地方重点防守。 陆续有南直隶的明军来到顺天府勤王,这些兵力的具体安排,现在还没有传回来。” 苏河听着杨千鹤的汇报,他脸上渐渐露出笑意。 明军顺天府的守军,现在看来是二十万左右,军队数量不会差太多。 秦军和明军兵力差不多是一比一。 哪怕秦军攻城,明军守城。 苏河也有信心,拿下顺天府。 他最怕大明文官慷慨解囊,勋贵也被调动起来,真招募出来五六十万用于守城的明军。 有足够的兵力守城,这样秦军攻打起来,才极为困难。 苏河一旦在顺天府,拖延的时间太久,天下必然产生变数。 现在战略主动权在秦军手中。 苏河可以选择攻打明军薄弱地点,逐步包围京城。 ……………………………… 李大壮非常高兴,他拍了拍庄仁义的肩膀。 “你们第二师打得非常好,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打下东明县、开州、清丰县、南乐县。 前方就是大名府,我们秦军兵进北直隶,遇到的第一座府城,你一定要给我打的漂亮点。 王上可在后面看着,这一仗打得好,我军就能拿下主攻任务。 为了主攻任务,所有人都给我表现出最强的战力。 哪支部队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战争结束,亲自给我写五千字的检讨书。” 李大壮看了一眼在旁边,不断写着什么的随军记者。 进入北直隶第一场重要作战,一定是载入史册的一战。 不管是为了争抢主攻任务,还是为了青史留名。 他必须要把第七军,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 庄仁义敬军礼的同时,语气坚定的说道:“请军长放心,我一定会打出第七军最强的姿态。” “我等你的好消息,进攻吧!不要节省弹药,现在我军的弹药非常多。 黄河快开河了,到时候能运来更多的弹药。” 庄仁义来到前线,第七军第二师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进攻。 “赵核桃,给我猛攻大明府城墙,你们炮兵团不用节省弹药。 你们也不要在乎大炮的损耗,把炮兵团最强的一面表现出来。 炮声就是命令,其他军队听到炮兵团开炮,立刻给我冲上大名府的城墙。 我们要以雷霆之势,拿下大名府,向北直隶的明军,听到我们第一军的名号,双腿就会打颤。” 第七军第二师的军官,接到师长庄仁义的命令,立刻开始准备进攻。 赵核桃指挥炮兵团,立刻开始进攻。 他看着上面新给配给炮兵团的火炮,口径达到150毫米的重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