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出征前的准备 (第1/1页)

十月下旬,寒潮呼啸十多天,气温已经渐渐回升,依然没有下雪。 苏河翻着各乡汇总的报告,基层官吏动员百姓防寒。 全县十二万人,只冻死不到十人,这简直是奇迹。 它还没有煤烟中毒死亡的人多。 苏河看了一眼温度计,现在外面温度已经恢复到十二摄氏度。 他给参谋部下达作战指令,十月二十三日,正式出兵汉中府,让李凤鸣制定作战计划。 他同时通过统领府下达公文,从各大粮仓调集粮食装车,招募青壮运粮。 二十二日一早,苏河来到大散关参谋部。 章万思率领侦察营已经探查好陈仓道大明官军的规模,画好简易地图汇报上来。 苏长胜手下的细作已经侦查好凤县、略阳、褒县、汉中这四个重要城池的情报。 还有不少细作潜伏进这四个城池。 苏河立刻召集军事会议,部署作战安排。 营团级以上军官都来到大散关参谋部。 李凤鸣站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面前,手中拿着铅笔。 “我们在大散关,自古进军汉中一共有三条路。 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 他在地图上重点描绘这三条行军路线。 “褒斜道和子午道我们不谈,这离我们太远,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陈仓道。 它从大散关开始,顺着嘉陵河谷,到达汉中的凤县。” 李凤鸣拿出红色的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 从大散关顺着嘉陵河谷南下,在凤县画了一个圈。 凤县南下略阳,在这里又画了一个大圈。 从略阳向东顺着陈仓道直入汉中。 “拿下凤县,我们后勤补给线就有保障,之后快速南下略阳。 拿下略阳,我们前往汉中就一片坦途。” 苏熊等到李凤鸣说完,他指着地图询问道:“李参谋,我们占据凤县后,为什么不直接走连云道。 从连云道横穿秦岭,在留坝附近进入褒斜道南段。 我看总路程,比直走陈仓道要快。” 李凤鸣用手敲着地图,耐心解释道:“这里是近,但无法保障后勤补给线安全。 我们走的是陈仓道,嘉陵江故水道,非常宽阔。 连云道栈道密布,敌人火烧栈道,我们进退两难。 连云道栈道有些地方太窄,还没办法走粮车。 为什么从古至今,所有进攻汉中都要选择陈仓道和褒斜道。 只有这两条道路地势相对平缓,道路宽阔可以走粮车。 其他道路没有走粮车的条件,军队断了后勤还怎么打仗。 我讲过《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的路线,你们还没有理解透彻。” 苏河看到军官没有人再询问行军路线,他站起身道: “李参谋规划的行军路线,这是最安全的行军路线。 下面我安排各军的作战方案。” “二旅长苏虎留守宝鸡县,留下二旅炮兵营和二旅二团。 凤翔府官军进攻我们,可以在渭河防线防守。 陕西总督派大军进攻我,直接放弃宝鸡县城和各个乡村。 把百姓全部迁入大散关后方的秦岭山中。 一定要固守大散关,这里决不能丢失。 炮兵营的重炮无法通过陈仓道运输,全部留给大散关用于守城。” 苏虎站起身回道:“我保证大散关的安全,有炮兵营的重炮防守,大散关绝不会被官军打下来。” 他说话的时候,还看了一眼二旅炮兵营营长牛思远。 这个大明降将训练很刻苦,对火炮的掌握也非常熟悉。 苏河继续部署作战安排。 “苏熊率领一旅主攻,我带着二旅剩余部队和近卫团,作为预备部队。 工兵营和炮兵营作为攻坚部队,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回营后做好将士们的思想工作,明天一早正式出发。” 苏河下达完作战任务,军官们都离开。 苏河又叫来早已等待的李志升知县。 李志升走进参谋部,立刻向苏河说道:“苏统领,后勤工作我已经做好。 组织三千名青壮,调集五百多辆骡车,负责运输后勤物资。 我们准备粮食一万五千石,草料三十车。 苏统领打通陈仓道,我们会陆续把后勤物资运输到前线。 提刑吴栋林和表现优异的三名乡长,我都已经通知到位,他们已经赶到大散关。” 苏河听完李志升的汇报,他表示满意。 大军出征只需要带不多的后勤物资。 其他都需要后方运输补给,后勤路线不能被敌方掐断。 有源源不断的补给运上来,大军士气就不会崩盘,战斗力维持在高峰。 “李知县,我领军进攻汉中,如果陕西总督组织官兵围剿,第一时间放弃县城。 动员所有百姓,必要时可以强制带离,你们都躲进大散关南方的秦岭山地。 现在就要逐渐转移县里的粮食,囤积在大散关中。” 苏河郑重的交代,只要他打下汉中府,大明官僚们绝对瞒不住,大明崇祯皇帝必然会震怒。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