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廉价布匹 汉中学派 (第1/1页)

“贤侄,我这有张心学汉中学派的邀请函。 我看到你没有功名,应该不适合朱程理学。 去了解一下心学汉中学派,这才是儒家的未来。 明年科举,科考考题也是以汉中学派学问为主。” 丁万年说完,他从兜里拿出一张制作精美的邀请函。 他女婿王仲策,就是心学汉中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丁万年要了很多邀请函,他见到失意的读书人,就给这些人送一张邀请函。 这些年轻人加入汉中学派,就是壮大他女婿的势力。 今后成功,这些人也会感激他。 他们没有加入汉中学派,送出去一张邀请函,也没有代价。 “谢谢丁叔叔。” 武弘义双手接过这张邀请函,小心翼翼放在兜里。 他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汉中学派和朱程理学辩论。 汉中学派的学说,一直被传统读书人打成歪理邪说。 武弘义之前对汉中学派,也有很大意见,不认同他们的学说。 但在汉中城生活一段时间,他发现汉中城各处,都有汉中学派理论的影子。 汉中学派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这与传统儒家,让天子垂拱而治的思想背道而驰。 汉中城发展这么好,特别是乡村中的百姓,过的远比其他地方要好。 这与统领府是大政府,统治下沉到乡村,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武弘义经常交易粮食和盐,这种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 他能看出来,统领府对待粮食和盐的态度。 他对汉中学派有一些改变。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他了解汉中学派。 苏河真能发展壮大,参与科举也是极好的机会。 武弘义和丁万年,聊了很多事情。 他向丁万年请教,在汉中城开工厂,需要做什么准备。 丁万年特别交代,其他东西都好说,弄错最多是罚点款。 但税务一定要弄明白,现在很多伙计不像之前那么良善。 他们为了赚取大额举报金,发现东家偷税之后,都会偷偷举报。 账房先生很快找到武弘义。 “三少爷,我们已经称量完所有粮食。 我们一共运来一百四十六万斤粮。” 武弘义听到这个斤数,比他预计的稍微低一些。 但这也很正常,粮食含有水分,每过一天水分都变少一些,粮食的重量会降低一些。 丁万年看到跟在后面的工厂掌柜,也点头示意,他就明白这个数量准确。 丁万年把他们迎接进房间内,完成这次交易。 “贤侄,我给你个整数,三万八千两银币。 你对这个钱数,有没有异议。 对了,银币你们那里能流通吗? 不能流通,你还需要去银行换成标准的银锭。 用银币换银锭,这是要收取百分之一的火耗。” 武弘义从兜里掏出一枚银币。 “丁叔叔,就是这个价,你还多给了我们一些。 苏大头在我们那里也能流通。 不只是苏大头,就是西夷人的钱,我们那里也能流通。 这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谁会和银子过不去。 这么精美的银币,成色还非常稳定,不用耗费心神去琢磨银子的成色。 用它来结账,很多商家都放心。” 武弘义第一次见到银币,他就记住被称呼为苏大头的钱,银币上面苏河的头像极为清晰。 当地官府的通缉令,都根据银币上面的头像,重新进行绘画。 付给大明官府的钱,当地都有人用银币。 “贤侄,你有银行的印章吗? 有,我就用银票交易。 没有,我们去银行交易。” 丁万年是信任银行,他相信银行不会吞了他的钱,把所有身家都放在银行。 银行每年还给予一点存款利息。 “丁叔叔,我有银行的印章,接受银票付款。” 武弘义刚开办公司,他就办理了银行账号,开通银票业务。 丁万年从他的兜内,掏出七张银票。 这是七张用坚硬的纸,彩印的纸张。 武弘义看着银票,一共有三种银票。 “银行凭票兑一万两银币。” “银行凭票兑五千两银币。” “银行凭票兑一千两银币。” 丁万年把这七张银票,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他拿出自己的银行印章。 这是钢制的印章,上面有他的名字和公司名字。 银票都有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和领取银票的人绑定。 伪造银票没有印章,没有办法从银行取钱。 丁万年把印章盖在银票的左边。 每一张银票,都盖一下。 他把盖完章的银票,递给武弘义。 “贤侄,这是银行推出的大额记名银票。 每一张银票,交易后必须盖上印章。 想要去银行用银票兑换银币,银票编号和上面的印章必须正确。 我的章已经盖完,需要你在银票右边,把印章也盖一下。 这样银票才能使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