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此战关键在后勤 (第1/1页)

开元4238年,大明崇祯四年。 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代表着这一年已经接近尾声,新年即将到来。 从这一天开始,百姓们都准备过节。 最后一天的除夕节和大年初一的元旦节。 这两个节日是一年间最重大的节日。 腊八节,往年的百姓们,从今天开始就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现在汉中的百姓,已经察觉到硝烟的味道。 不断在汉中集结又奔赴各地的军队。 打开官仓,运输大量粮食的民夫。 加强巡逻又执行宵禁的汉中城。 种种反常的迹象,让百姓心中充满了疑虑。 直到《汉中周报》公开了战争的消息,呼吁秦王府之下所有百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起抵挡残暴的明军。 秦王府之下所有百姓,知道明军集结重兵攻打这里。 战前凝重的气氛,让他们都没有心思准备过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兴亡,受伤最重就是普通百姓。 他们在苏河入主汉中,没有受到太大伤害,但也见识到平时的高官显贵,土豪士绅的下场。 百姓还没有忘记明军的残暴。 明军真的打进来,一定会割下他们的脑袋,说他们是黄衣贼,拿去立功。 不同的百姓,他们表现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农民们为了保护自己分到的田地。 他们把丈夫儿子送到战场,告诉丈夫孩子,一定要打胜仗,保护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 农民们拼尽自己所有的能力,帮助秦王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城中的小市民,他们收集好细软,看到形式不对,就准备跑路。 精明的商人找寻商机,越混乱的时候,他们的机遇越多。 还有一些隐藏起来的大明忠良,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大明天兵入城,剿灭可恶的黄衣贼。 ……………………………… 苏河在秦王府后殿中,看着王文君在他面前,摆放的几个小盒子。 “这么短时间,你们就把我说的几味药,全部研制出来了。 这真是太神奇了,我还以为只能成功一两味药。” “夫君,这些药,怎么可能是我们研制出来的。 除了藿香正气水,你提供较为详细的药方,这味药是我带领医生们,经过多次实验配置出来。” 王文君直接否定,研究出一味效果出众的药方,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时间内不可能办到。 “夫君,是你提供的很多政策,吸引一些具有独家传承的人,把自己独有的配方献了出来。” 王文君给苏河介绍,这些药物的来历。 苏河听完王文君的叙述,他觉得自己两手准备非常正确。 他让王文君集结众多医生,研制几味苏河印象深刻的药。 他知道研究陌生的药物,耗费很多时间,很可能赶不上这场战争。 苏河想到历史上,有很多中华瑰宝都失传,独特的药方就是其中之一。 每经历一场战乱,就有大量的珍贵资料消失。 特别是明末和清末,这两场动乱,耗时都非常长,影响非常大,导致数亿人死伤。 明末的清军,屠光了四川一个省的人口,并把黑锅扣在张献忠头上。 大量掌握技术的人,还没有来得及传承,他就带着独门技术死亡。 现在还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乱,中医正处在鼎盛时期,应该有很多没失传的药方。 苏河发布诏令,只要有人献上有用配方。 直接奖励爵位和大量银币,了解医术的人,还能进入卫生部,成为一名官员。 这个配方专利属于献方的个人,专利有效期内,每年都会分得一份不菲的专利授权费。 这个政策,对于一些祖上阔过,但后人不争气,陷入贫困的中医世家子弟很有吸引力。 王文君拿起一个幽黑色的粉末,介绍道:“夫君,这种药粉,对于外伤很有效。 它配合青霉素使用,能让很严重的外伤快速恢复。 它除了没有云南白药那种救命的效果。 对于外伤的治疗,比你说的云南白药效果还好。 这种药没有名字,根据药物的颜色,我就把它命名为黑药。” 王文君介绍完,又拿起一份膏状药物。 “夫君,这是丹参膏,对于身体虚弱、中暑等症状,都有很强的疗效。 它能补充人体元气,让人受伤之后,尽快恢复过来。” 苏河看着王文君,一连拿出十几种药物。 这些都是针对特殊疾病的药物,能被王文君挑选出来,效果都非常强大。 特别有几味药,专门针对蛇毒和毒虫咬伤的治疗。 这些药物的出现,填补了军医很多疾病无药可治的窘境。 患病能治疗和必死,这对士兵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王文君说完感慨道:“夫君,你这个政策真是太优秀了。 我了解一下这些人,他们有很多人,家传医术已经失传了。 这些药方都是孤本,典籍上根本没有记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