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闽国治理 筹划运河 (第1/1页)

地中海的海风吹拂,为盛夏的开罗城,带来了一丝凉意。 闽国首相胡启文带领文官北上,经过十几日的奔波,来到开罗城。 他们这一路乘舟北上,尼罗河两岸的城池,已经被卞玉和将军占城。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基本瓦解。 埃及人长期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辖,他们已经习惯异族的统治。 闽国入主埃及,只要不赶尽杀绝,给埃及人活路。 只有一批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绑定极深的埃及地方势力,选择反抗他们。 这都不需要第二兵团动手,投靠他们的埃及势力,就把这些埃及人灭掉,瓜分他们留下的利益。 胡启文这一路看到的景象,他就认为大局已定。 他们一行人从船上下来,看着前方的开罗城。 碎裂的老城墙,已经被推倒。 一些埃及人在汉人的指挥下,正在开罗城外建造厂房。 其中一座水泥工厂已经建成,研磨水泥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粉尘,直接把厂区遮盖。 一条水泥路穿过开罗城,直接抵达北方的港口。 胡启文看到这条路上,正运输着大量的水泥砂石,还有着明显从军舰上拆卸下来的火炮。 他看到这种场景,就知道正在开罗港口,建造岸防炮。 军舰想要从红海前往地中海,需要绕过整个非洲大陆。 他们现在在地中海,连一艘小舢板都没有,只能依靠岸防炮守城。 胡启文带领闽国中枢的文官,乘坐马车进入开罗城。 他看到城内的埃及人,行色匆匆的样子。 他们看到汉人的身影,脸上都露出恐惧的神色。 他们来到闽王张瑜亮的驻地,原先的埃及总督府。 他们在侍者的带领下,前去面见闽王张瑜亮。 闽王张瑜亮看到胡启文等文官到来。 他放下正在批阅的奏疏,抬起头说道:“老胡,你们可算到来了。 本王这段时间被一些琐事缠身,不太擅长处理这些琐事。 内阁和六部运转起来,本王也能抽身而出。” 首相胡启文恭敬的行礼,道:“为王上分忧,这是臣的职责。” 他请示道:“王上,尼罗河、埃及、开罗城这些本来的名字,用不用改换成其他的名字。” 闽王张瑜亮自信的说道:“我们不需要这么做,改名字才是不自信的表现。” 闽王张瑜亮又面见其他文官,让他们勤勉做事,共创闽国的辉煌。 他让这些文官尽快入职,让国家中枢和各个衙门运转起来。 唯独留下首相胡启文,有许多事情要和首相商议。 闽王张瑜亮给胡启文赐座。 他犹疑不定的请教道:“我们已经拿下埃及,对于埃及人,老胡怎么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留着这些埃及人,他怕给后代带来麻烦。 举起屠刀杀戮,他又觉得没有必要。 胡启文明白闽王张瑜亮,在担心着什么问题。 “王上,对于这些埃及人,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 臣服我们的人,给予他们奖励。 胆敢反抗的人,要以雷霆手段消灭。 以信仰和文化入手,把他们分割成数个不同的族群,让这些族群互相监督。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粗放的统治,埃及人都没有反抗成功。 我国更加精细的统治,埃及人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 我们只要吸取汉代和唐代的教训,把他们当成异族,严格执行国民等级制度。 而不是给予他们超国民的优待,哪怕是公开竞争。 他们也无法竞争过,掌握绝对优势的汉人,不会形成大患。 简单的说,臣认为埃及人只要不进入内阁和大都督府高层,他们就没有实力为族群取得更多的利益。 通过利益,团结大多数的埃及人。 关于我国的国民等级制度,老臣与众多大臣已经商议好初始方案,接下来会详细汇报。” 闽王张瑜亮听到首相胡启文的分析,他激动的一拍桌子。 “还是你们这些文官头脑灵活,分析事情头头是道,能直指问题的核心。 确实是这样,只要他们无法掌握权力,那就是待宰的羔羊,根本不可怕。 但现在县城之外,还是要依靠这些人协助。 内阁要尽快推行文化教育,让埃及的文化人,能听懂汉语。 现在这个局面,县城之外,暂时只能由他们掌管。 现在宜稳不宜急,咱们刚刚建国,要先稳住自身。 等到工业实力上来,军队武装齐全,我们也建立稳固的统治,那时候就是彻底清算的时刻。” 首相胡启文仔细记下闽王张瑜亮的交代。 他讲述内阁对于国家的治理,将会施行的政策。 闽国想要稳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解决粮食产量。 人只有吃饱饭,才不会想着造反这件事。 内阁要拿出大笔资金,兴修水利,开垦更多的良田。 同时在沙漠中种植低矮的灌木,防止沙漠继续扩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