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调察黄河大堤 (第1/1页)

内阁大臣魏时鸣和左都御史李元正,奉皇帝苏河的旨意,调查黄河大堤的质量。 黄河大堤质量能承受洪水的冲击,朝廷才会正式让黄河改道。 他们站在河南开封府柳家湾水库的堤坝上。 柳家湾水库,这是将来河南最:大的水库,它将控制黄河新河道的水流量。 魏时鸣擦了擦头上的汗,眺望远方正在收割冬小麦的农民。 农民们只有二十几天时间,要抓紧时间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并种上玉米。 魏时鸣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他感慨道:“洛阳府黄河旧堤决堤,又发洪水了。 还好洛阳知府及时应对,只有十几万人受灾。 河南各地的麦客,大部分都是洛阳人。 家中的田地被淹,只能前往各地,割麦子赚钱。 还好朝廷免了赋税,还给受灾的百姓发放口粮。 如果朝廷失责,这个不大的洪灾,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左都御史李元正听着魏时鸣的感慨。 他用脚跺了跺柳家湾水库的大坝,道:“黄河肆意发洪水的历史,很快就会被我们终止。 我们被陛下指派,调查黄河的新大堤的质量。 黄河新大堤,还有新修建的水库,只要质量合格,就能把汹涌的黄河束缚住。 让黄河真正变成母亲河,滋润两岸的土地。 我们两人承担着黄河两岸数千万百姓的期待。 我们认真与否,将会决定黄河两岸数千万百姓的生死。 千万人生死系于一身,我们绝不能懈怠。 更何况现在陛下也没有下旨催促,咱们不用太着急。 哪怕是检查的速度慢一些,也要查出这些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李元正和魏时鸣乘坐火车西进,他们从潼关开始调查黄河新大堤的质量。 他负责带领御史,详细检查负责工程的官员,调查建筑公司的资金往来。 确认各项工程的资金和人员往来,处于正常状态。 魏时鸣带着工部的专家,负责调查工程的质量问题。 这个工作以魏时鸣为主,针查出来问题,才是都察院发挥本领的时候。 都察院跟着一起来,也是对当地官场的震慑。 很多人会承受不住压力,主动检举揭发其他人。 黄河新大堤和重点的水库,他们都仔细调查。 调查工作耗费的时间,早就超出皇帝苏河预计的时间。 李元正和魏时鸣刚才商议,是否加快调查的进度。 他们经过刚才的讨论,决定保持现在的速度。 他们两人负责调查黄河大堤质量问题,有问题却没有发现,这就是重大的过错。 柳家湾水库,已经是他们在河南的最后一站。 工部员外郎宋文杰带着柳家湾水库相关验收报告,走到内阁大臣魏时鸣身前。 “魏相,卑职已经带人调查完柳家湾水库,水库最主要的部分大坝和蒸汽动力水闸的质量都合格。 柳家湾水库,能承受黄河百年一遇大洪水的冲击。” 魏时鸣接过报告翻看,他指着报告说道:“其他都没问题,查一查混凝土大坝钢筋的粗细和水泥的标号。 这两个东西不起眼,但关乎着水库的质量。 符合质量的钢筋水泥与劣质的钢筋水泥价格差距极大。” 宋文杰得到吩咐之后,他立刻带人调查魏时鸣特意交代的钢筋和水泥具体数据。 魏时鸣和李元正两人向柳家湾水库食堂走去,已经是中午,他们准备在食堂吃午饭。 李元正看到佥都御史张祈年,面带笑容向他们走过来。 “李大人,我们已经完成对柳家湾水库相关人员的调查工作。 调查出几个以权谋私的败类,会转交给当地都察院处置。 开封府和当地都察院对黄河工程极为重视,这些败类地位又低,他们没有机会把手伸向黄河工程。 以现在的资料,柳家湾水库建造工程没有受到任何官员干扰。” 李元正听到这个消息,他笑着说道:“魏大人,这是一个好消息,这就说明只要等到工程主体质量检查合格,不需要更细致的检查。 我们今天就能离开河南,前往山东检查最后一段黄河大堤。” 魏时鸣抽出来一根烟,他拿出金属打火机,滑动着旁边的燧石。 火星闪烁不停,终于点燃打火机。 魏时鸣用打火机点燃香烟,他吸了几口香烟,感慨的说道:“我们这一个多月,跑了多少地方。 我们这么辛苦,检查的进度还非常缓慢。 我真不敢松懈,害怕出事。又觉得再拖延下去,那就拖到黄河的枯水期。 黄河新河道的启用,就要等到明年,影响皇帝陛下的安排。 我现在只希望山东那里的黄河工程,他们最好和河南这里一样。” 魏时鸣说出这段话,他都非常不自信。 河南和山东两地,对待黄河工程的态度完全不同。 现在的黄河河道,出河南之后,直接南下走淮河入海。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