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首相人选 (第1/1页)

皇帝苏河看着递上辞呈的王仲策。 王仲策即将前往非洲建国,无法继续担任内阁首相,他要卸下内阁首相这个职位。 皇帝苏河看着他的左膀右臂即将离开。 王仲策管理内阁六部,协助他治理国家,他的手腕很强。 这么多年,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但他必须离开,开国勋贵的势力太大。 皇帝为了今后统治的稳定,必然会对这群人出手。 苏河觉得自己对待这些兄弟很仁义,他比刘邦朱元璋强百倍。 他这个方式,轻松解决国内的问题,还让这些人积极主动为大华抵挡敌人。 这简直是双赢,勋贵们赢一次,苏河赢了两次。 皇帝苏河看了看王仲策的辞呈,把它放在一边,询问道: “仲策,对于新任首相人选,你有什么建议。” 皇帝苏河心中已经有人选,他想听一听,王仲策的建议。 王仲策听到皇帝苏河这个问话,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稳健。 他已经准备脱离大华朝堂,他也就不必遵守官场上的规则,更不怕得罪人。 他语气犀利的点评道:“陛下,内阁大臣李志升性格有缺陷,遇到大事总是瞻前顾后。 他做首相,小事可以处置的井井有条,遇到重大事情,他不敢担责。 李志升只适合管理精细的业务,他不适合担任首相。 魏时鸣更擅长管理工业方面的事务,他缺少统筹全局的能力。 内阁中资历较老的大臣,只有这两位。 臣认为他们都不适合当首相,建议选择各地巡抚。 中枢的衙门设置与地方的衙门设置基本类似。 能在一地当好巡抚,臣认为他们担任首相,完全没有问题。 我比较看好广东巡抚钱明义,他担任内阁大臣时,做事很有条理。 各地巡抚和六部尚书的表现,陛下看得很清楚,不用询问臣的意见。” 皇帝苏河听着王仲策的意见,他的决心更加坚定。 王仲策推荐的人才钱明义,他不会选择。 钱明义被贬广州已经快一年,这人还需要锻炼。 他能破而后立,能力更进一步,皇帝苏河很欣慰。 他即使这么颓废下去,大华王朝不缺少官员,也不是非他莫属。 皇帝苏河批准王仲策的辞呈,他与王仲策聊起海外建国的相关事情。 “仲策,你们选择建国的地点,都已经确定。 很多人准备的很充分,例如苏虎、张瑜亮等人,他们指挥过数十万人作战。 他们已经见惯生死,也有实力与当地势力硬碰硬。 你和李凤鸣的切入点很好,前期共同协作,扬长避短。 你们选择的位置相对集中,这也有利于国内船队运输物资。 对于选择非洲的人,朕从内帑里拿出一部分银币,支援你们度过前期的困难。 朕同时会给你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仲策面露惊喜,拜谢道:“臣谢陛下的支持,臣一定能在非洲打下坚实的基础。” 皇帝苏河支援张瑜亮、李凤鸣、王仲策几人,主要目的就是让这几个藩属国,在非洲发展壮大。 他们发展壮大,必然会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冲突,趁机拖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大华王朝从中亚和印度两个方向向西扩张,必然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冲突。 那里有着世界储量极其丰富的化石能源,大华王朝绝不能放过这片地盘。 皇帝苏河提供的物资很丰富,王仲策了解到相关物资,他激动的都准备回家,与手下商量,更改之前的计划。 皇帝苏河让太监带着王仲策离开乾清宫。 皇后王文君派宫女叫住王仲策。 她听闻二哥前往海外建立国家,实力又不如其他王爷。 王文君准备给她二哥一些物质和人才支援。 皇帝苏河在乾清宫拿出御笔,决定首相和其他内阁大臣的人选。 苏河身为开国皇帝,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任命内阁首相,不需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 魏时鸣担任新一任内阁首相,辽东巡抚曲向阳和顺天郡巡抚王言虎,升任为内阁大臣。 皇帝苏河召来通政使赵文峰,让他书写圣旨,派遣通政司官员去颁布圣旨。 ……………………………… 内阁大臣魏时鸣正在闽王张瑜亮的府邸,根据现有信息,帮助闽王张瑜亮,参谋海外建国的地点选择。 魏时鸣是张瑜亮父亲,前任工部尚书张德志的徒弟。 张瑜亮准备前往海外开国,他作为好友,当然要尽力帮忙。 魏家因为这层关系,他们也能在张瑜亮建立的国家身居高位。 魏时鸣看着地图,他皱着眉道:“闽王,你选择的地点,环境太差了。 那个名叫埃及的地方,处在大沙漠之中,只有几片绿洲。 境内只有一条尼罗河,提供着大量的水源。 除了这一小片绿洲,周围都是大沙漠,很难生存。 最关键的问题,那里不适合钢铁冶炼。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