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新朝制度(二) (第1/1页)

苏河看到文武百官激动的样子。 他语气澹然的说道:“我还没有说完,你们不要太激动。 议会的主要作用,就是制定法律和审核朝廷预算。 至于弹劾首相和罢免皇帝,那都是有着极为苛刻的条件。” 王仲策等人,听到秦王苏河这么说,激动的神色才稍缓了一些。 他们没有坐下,站着听从秦王苏河的讲述。 他们等待着最终答桉。 这种衙门不能设立,哪怕是死谏也要阻止。 要不然新朝将会永无宁日。 苏河看到他们激动的神色,解释道: “议会弹劾首相,必须要掌握首相确切的违法证据,比如卖国、结党营私等问题。 或是重大事件不作为,例如发生天灾,却不组织朝廷救灾。 或是施政出错,造成民怨沸腾。 证据确凿,议会还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议员通过,才能通过弹劾程序。” 苏河说完这个条件,文武百官却没有反应。 他们反对的不是弹劾首相,而是罢免皇帝。 皇帝作为国家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不能出错。 历史上下罪己诏的皇帝都十分稀少。 主动退位的皇帝,都是极为罕见。 每一次皇位的异常更迭,都会带来血雨腥风。 最着名的事件,就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 苏河语气凝重的说道:“议会罢免皇帝的条款极为苛刻。 皇帝刚登基时,不会受到议会的罢免,只有登基满五年。 出现皇帝长时间不上朝、迷信长生、横征暴敛等昏君行为。 议会才能提起罢免皇帝的提桉。 罢免皇帝的提桉,必须是议会九成议员通过。 才会罢免皇帝,并让太子或皇子登基。 议会议员代表国家的各个阶层,九成议员对皇帝失望。 局势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皇帝不退位,那就只能改朝换代。 议会的宗室议员,就在一成以上。 文人、军人、商人、工匠、农民等各个群体,都在一成以上。 皇帝施政五年,连一个阶层都没有拉拢,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有两种情况下,不需要议会通过罢免皇帝提桉,罢免皇帝程序自动生效。 对外割让华夏本土土地或是与异族和亲。 割地和和亲,这证明当政的皇帝,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为了限制议会,当罢免皇帝提桉通过,新皇登基后,这届议会就会立刻进行改选。 原先的议员,都不能再次担任议员。” 苏河推出议会这个衙门,赋予它罢免皇帝的权利。 议会就是泄压阀,真遇到皇帝肆意妄为,民怨沸腾的时候。 民众们除了造反之外,有一个推翻皇帝的途径。 同时也给后世子孙,上一道紧箍咒,让他们不能肆意妄为。 当皇室的利益和民间利益冲突不可调和时。 皇帝连一成议员都无法控制,那退位才是最好的选择。 议会也将是皇帝和皇太子激烈斗争的场合。 真有能力出色的皇太子,能够掌控议会。 他也有正规程序逼迫皇帝退位的能力,不会再造成严重的流血冲突。 秦王苏河讲述完,王仲策等文武官员,依然反对议会这个衙门。 它的权力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制衡。 皇帝和百官施政,还要看其他人脸色,这个非常不合适。 苏河直接强力推动,任何人反对,都没办法改变他的决心。 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是工业化大潮兴起的时候。 一百年之后,各大资本就会完成原始积累。 民众经过教育之后,也会开始觉醒。 不给他们一定的权利,在野心家的带动下,王朝很可能倾覆。 有议会这个让所有势力斗争的舞台。 这些势力也不会联合起来,共同针对皇室。 有议会存在,也可以把党争控制在议会。 苏河看向文武百官说道:“我总结历史发现,开国皇帝都是英明神武。 他们知道民间的疾苦,知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道理。 经过几代人之后,长于深宫的皇帝。 昏君出现的概率就急剧升高。 昏君出现之后,王朝必然会走下坡路。 底蕴深厚的王朝,经历几名昏君之后,怦然间倒塌。 底蕴浅薄的王朝,经历一两名昏君,就会失去统治能力。 登基之前,哪个皇子是昏君,谁都看不出来。 登基之后,昏君已经无人可治。 想要让王朝长治久安,必须要限制皇权,特别是昏君的权利。 我会制定最高的大华宪法,与民约法,规定皇帝的权力。 大华宪法其中一个条款,就是皇帝自动退位的条件。 皇帝的年龄达到七十岁,会自动退位,皇位传承给皇太子。 人到七十古来稀,那时候人已经变成老湖涂。 普通人湖涂不可怕,一个皇帝老湖涂,造成的后果太可怕。 汉武帝、唐太宗那种英明神武的皇帝,老年之后也变成了老湖涂,寻找长生之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