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血战剑门关 (第1/1页)

崇祯三年,十一月五日。 苏河站在剑门关下,望着这座天下雄关。 要不是他准备齐全,有三个主要作战计划,三个备选作战计划。 他们想攻克这座雄关,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 苏河看着剑门关南风呼啸,不断的皱着眉,现在天气状况非常不好。 警卫团团长齐刚毅请求道:“苏统领,我们飞虎团的士兵已经随时准备进攻。 请苏统领让飞虎队进攻,这种独一无二的进攻方式,明军绝对无法抵挡。” “现在不行,这里风向不对,必须等到北风时,才能让飞虎队出动。 飞虎队只有一次机会,我们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旦飞虎队出动,都无法攻破剑门关。 那我们之后的伤亡会极大。 其他两种主要作战方案,胜率都没有飞虎队高。。” 苏河让齐刚毅继续忍耐,飞虎队这种秘密大杀器,绝对要用在关键时刻。 “警卫,让吴杰统领四师按照二号作战计划,立刻准备进攻,让炮兵旅协助进攻。 我们试一试,二号作战方案能否成功。 告诉吴杰,注意我的命令,随时准备撤退。” 警卫立刻离开,去通知四师师长吴杰,按照二号作战计划行动。。 苏河只通知四师进攻,而不是三个师一拥而上。 就是剑门关这里的道路太窄。 剑门关关楼位于山上,登上剑门关,只能走两三个人才能走通的石制台阶。 军队只能派两三个人排队登山,大部队在这里根本施展不开。 苏河用望远镜看着剑门关。 这是巨资从商人那里购买的西夷望远镜,只有十几个。 苏河的中军在河谷旁,距离剑门关很远。 他重望远镜中看到,吴杰统领四师,已经开始攀登剑门关。 他们四师的士兵,都穿着棉甲和水力锻锤制造的重甲。 一个团的重甲兵,这是二号作战计划进攻剑门关的主力。 重甲加上棉甲,可以有效抵挡明军弓箭和火绳枪的攻击。 苏河看着望远镜中的剑门关,天下雄关名不虚传。 剑门关位于大剑山中断处,为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 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士兵根本无法攀爬。 只能通过石制台阶,攻打剑门关。 剑门关所在的地方,平地拔高150多米,长500多米。 顶部宽100余米,底部宽50多米。 剑门关的关楼,就建在最顶部。 剑门关城楼高19.34米,基座长19.16米,宽13.6米。 整体用巨石建造,重炮轰击都很难轰塌。 更何况剑门关这里,根本运不上来重炮,连中型火炮都运不上来。 李凤鸣看着险峻的剑门关,他感慨道:“我从史书上看到。 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 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 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拿下剑门关,后面就是一片坦途,再也没有任何关隘,能阻挡我们占据西南的脚步。 希望剑门关内,暗卫发展的内应能成功,让剑门关内部大乱,给我们进攻剑门关的机会。” 苏鹰在一旁询问道:“苏统领,李参谋。 剑门关这么雄伟,他还易守难攻。 我看士兵门从石制台阶往上爬,消耗体力极多,大规模军阵还施展不开。 剑门关关楼上的明军,他们用大炮或是弓箭,就能轻易收割士兵的性命。 我仔细观察地图。 应该能绕小路,前往剑门关的背面。 我们前后夹击,肯定能拿下剑门关。” 李凤鸣摇摇头,解释道:“这种进攻方案,我不止一次考虑过。 但综合苏长胜获取的情报,我就放弃这种战术。 两面夹击,对付一个孤城很管用。 剑门关可不是孤城,四川巡抚张论为了防备我们,早就加强剑门关的守卫力量。 朱燮元总督和四川巡抚张论极为重视剑门关。 剑门关上的明军,都已经多到放不下,还有一万人留在剑门关后面。 大部队无法绕路,小股部队绕路也没用。 想要绕路从后方攻下剑门关,这根本不可能。” 苏鹰听到李凤鸣这么说,他就沉默了。 无法绕路,只能正面强攻剑门关,这真是太难了。 砰!砰! 两声炮响,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剑门关。 士兵辛苦攀爬石制台阶,刚接近剑门关。 就看到剑门关关楼上,两门红夷大炮向他们开炮。 炮弹居高临下打的很远,直接打中他们前进的重甲队伍。 重甲队伍灵活性太差,看到炮弹飞过来,根本没有办法躲避。 巨大铁球在队伍中滚动,士兵门却连闪避的地方都没有。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