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太子会见海商 (第1/1页)

4348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十。 太子苏蜀主动请缨前往天津港,慰问即将出发远航的商人。 商税对于帝国的贡献,近乎达到八成。 海商的进出口贸易,又占据商税大半。 苏蜀作为太子,他要关心海商们的发展,代表皇室作出表率,让天下商人安心。 新年刚刚过去,大部分百姓还在节日的欢庆中。 太子苏蜀跟随父皇和母后,在新年节日期间,拜访功勋老兵、帝国勋贵、民间各界代表。 这些杂事处理完,太子苏蜀想到他在欧洲各国见识到的情况。 欧洲某些国家,他们的海贸已经进行数百年,一些配套的政策很成熟。 帝国在这个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太子苏蜀主导推行这些政策,他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能持续提升他的地位与声望,让帝国的官员与百姓,见识到他做事的能力。 太子苏蜀相信随着帝国与欧洲交流的密切。 以帝国官员的聪明劲,他们早晚会引进吸收欧洲好的政策。 太子苏蜀听着火车轮轨与铁道碰撞的声音。 他想到新年发生的事情,瑞王苏雷抱怨他的封国一无所有,就是一片未开发的蛮荒之地。 太子苏蜀听到这个消息,他在私下里大笑许久。 他一直把二皇子苏雷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 哪怕是二皇子苏雷已经出京,现在的情况对他很有力,太子苏蜀也没有完全放松。 他主动请缨前来天津港,就是为了给自己争取表现的机会,尽快提升自己的地位,彻底压制对皇位有野心的皇子。 太子侍从周百信,他轻手轻脚走到太子苏蜀旁边。 他对于自己现在的地位非常满意。 科举与大学这两条通天之路,他都没有把握住。 现在只能跟在太子苏蜀身边,为太子做一些杂事,这是其他人极为羡慕的工作。 宰相门前七品官,太子门前至少也相当于六品官。 他作为太子苏蜀的潜邸之臣,一旦太子苏蜀登基,他就能通过皇帝的授官,从一介布衣成为封疆大吏。 周百信的前途已经与太子苏蜀深度绑定。 他现在主要做的事情,依旧是出谋划策,为太子苏蜀的想法查缺补漏。 周百信等到太子苏蜀结束思考,他才把一份电报递过去。 “殿下,经过前期的信息收集,海商们需求的事物,排在首位的是安全,排在第二位的是减税。” 太子苏蜀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他想要出台一些政策,帮助这些海商。 必须要了解这些海商主要的需求是什么? 只凭自己想法做事,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太子苏蜀在瑞王苏雷走后不久,他与属下商议从哪个方向打响名声时。 周百信就建议从商人这里做文章。 出台政策以做大蛋糕为目标,尽量不要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这样做,那就能把做事的阻力减到最低。 太子苏蜀已经提前做好准备,终于在他抵达天津之前,了解清楚这群海商的真实想法。 他抖了抖电报,轻笑道:“这些商人太天真,还想着减税的美事。 朝廷为了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强忍着不加税。 交税是每个商人必须尽到的义务。 现在却要靠着税吏用枪指着,才能乖乖交点税。 这些商人还想减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无论是任何人处在首相的位置上,他都不敢减税。 一旦减税,那就会造成朝廷出现数百万两银币的亏空。 这么大的亏空,由谁来补充。 如果加到农民身上,真以为那些农民老老实实的饿死。 我们要吸取前明的教训,三十万两赈灾款不想出,却要出一百万两平贼饷。 这完全是笑话一样,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深化矛盾。” 太子苏蜀一直记得父皇的教导。 钱能解决世间的大部分问题,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好钱袋子与官员任命。 税收可是父皇的命根子,太子苏蜀别说动一动税收,他想都不敢想。 周百信应声附和道:“殿下,那些商人就是贪得无厌,殿下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商人们把帝国的货物运到欧洲,售价至少翻几倍。 他们赚这么多的银币,却还想着逃避税收。 他们依附这种嘴脸,必然会招人厌烦。” 太子苏蜀摆了摆手,道:“帝国要让这些商人做贡献,自然要接纳他们的缺点。 世上怎么会有十全十美的人。 这次的相关政策,主要还是以安全为主,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预案。” 太子苏蜀与周百信在火车厢中,讨论了这件事的各种细节。 京城与天津之间距离很短,在他们的讨论声中,火车的汽笛声就已经响起。 太子苏蜀站起身,望向窗外繁华的火车站。 “我们已经到达天津,希望这次能有一个好结果。”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