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太和殿【上】 (第1/3页)

第275章太和殿【上】

听到宋哲这话,醇亲王载沣反而脸色一松,不以为然的说道:“本王还道是什么,原来是这个。这不过是民间谣传,这事情荫昌已经给本王说过了,他和袁世凯确实关系很好,但不过是交好的朋友而已!但这又何妨?当年伍子胥和申包胥不一样是好友?结果如何!”

申包胥是楚国忠臣,当初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破楚国国都,几乎要灭了楚国了。全靠申包胥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秦国派兵支援这才逼退伍子胥,让楚国得以幸存。

两人虽然是好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国家的立场上针锋相对。

“是的,王爷说的有道理。”宋哲知道劝说一个人,最好别直截了当的和他说,‘不,你大错特错了’。类似的话可能会引起反正要。你不是说我错吗?我对给你看。

顿了顿,宋哲接着说道:“只是王爷伍子胥和楚国有灭门之仇,故而才会不惜和好友祖国决裂,但荫昌和袁世凯有什么仇值得他们完全决裂?而王爷又身居高位,万一有什么秘密从荫昌嘴中送出去,从而导致清君侧失败,王爷你认为西太后会如何对王爷你?陛下知道后,又会如何看待王爷你?”

醇亲王载沣一下子不说话了。

宋哲知道有些话不需要多说。说一点点就足够了。

当下宋哲坐到火坑床上,闭目养神。

“铛!铛!”

宋哲张开眼睛,醇亲王载沣已经站在房间中央。正看着宋哲。两人的目光一对上,醇亲王载沣就连忙扭过头,不敢直视宋哲。

宋哲不以为然的笑了笑,站起来,拍拍大腿坐得有些麻木的肌肉,说道:“该上朝了。”

两人推门而出,外面的官员已经列队而站。紧锁的宫门也慢慢打开。

宋哲慢条斯理的走到右列第一位上,醇亲王载沣站到左列第一位。

宋哲旁边站的是康有为。虽然康有为官职不高,但“戊戌清君侧”后,朝堂上高官几乎被一扫而空,康有为也能够居高位。

康有为看到宋哲微微颌首。没有说话,上早朝时候是不能够说话的。

当然可以悄悄说,只是旁边都有御史看着。这些御史全靠名气维持,所以巴不得你说话,好状告朝廷上的高官,博得个天下清名。别说是宋哲,哪怕是皇帝,只要能够博得名扬天下的名气,就没有这些御史不敢弹劾的。

宫门大开。道路两侧站有身穿大内侍卫服饰的官兵,这些人基本上是宋哲收编的旧清军组成。

宋哲率先迈步前进,速度不快。后面可是跟着几百号人,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个六十往上走的,宋哲可不敢走太快。

所有人都以整齐的队列前进,气氛肃穆。

旁边有御史虎视眈眈,队伍中的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一行人先来到太和殿内。

太和殿虽然大。在角落处却烧了不少火盘,倒也暖和。让不少官员都轻轻舒了一口气。暖得爽快啊!

过了半响,外面响起太监尖锐的声音:“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纷纷跪下,三呼万岁。

光绪帝在新任大内总管王德怀的搀扶下,跨过门槛,朝着太和殿正中央的龙椅走去。

看着大殿中央七层台阶的高台上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光绪帝的眼睛前所未有的炙热。目光再一次抬高,这次看到了太和殿的匾额,上龙飞凤舞的书写四个字——建极绥猷。

这字这句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其含义深远: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光绪帝目光转移到龙椅侧后方,那里空溜溜的。原来却不是空溜溜的,挂着一张凤椅,前挂一张幕帘,慈禧垂帘听政时候坐的位置。

现在,天下是我的了!

光绪帝前所未有的激动,心底涌出万丈豪情。忘记了慈禧还在东北,忘记了宋哲这个权臣,忘记了东南大臣的阳奉阴违,忘记了列强的虎视眈眈。

光绪帝坐到龙椅上,环圈扫视,看到了跪在台下的宋哲,心中更是兴奋,有一种脚踏宋哲的错觉,过了好半响,光绪帝这才收回那道注视宋哲的目光,慢悠悠的说道:“重爱卿,平身!”

“平身!”王德怀站在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