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广州湾【上】 (第1/3页)

好书推荐: 镇军将军

第303章广州湾【上】

光绪帝提出的三个小要求,董福祥问过宋哲后,都答应了。当然,这几个小要求都经过打折的。

内务府每年三百五十万两银,变成只有二百五十万两银,好吧,这个数字明显是宋哲对光绪帝的一个恶趣味调侃。

陈宝箴担任河南巡抚,但需要来年才可以任命。

光绪帝都答应了下来。

甘肃军哗变一事自然平息下来了,也有数百人被砍头。甘肃军也不能够留在京城了,被调往山海关。

蓟州和议中就有规定,慈禧必须让出山海关,不过可以保留山海关外的承德府等地。这次调甘肃军前往,也是顺势为之。

只宋哲的手段仅仅是这些吗?

不久,宋哲请奏崔友生为河南总兵,不等光绪帝答复,崔友生已经率领一个旅的新军强行进入河南府。

光绪帝经历过一次兵变后,已经不敢继续和宋哲强硬,再加上见事不可为。光绪帝最后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其后,山东民间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毓贤游行。

毓贤此人素有清名,不贪污,不*,然而此人却并非是好官员,他好用重刑。

1889年任山东曹州知府,为了治理盗贼,三个月时间杀掉二千多人,其中无辜者不知道几何。不过毓贤这种不分良莠,一以诛戮为事,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却颇得上司赏识。1896年升至山东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江宁将军。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大刀会杀德国教士二人,原山东巡抚李秉衡免职,毓贤升任山东巡抚。

这也让毓贤更加信奉以杀止杀的治理方针。为此山东境内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冤案。

往日山东巡抚毓贤势大的时候,自然无人敢对毓贤说什么了。不过现在有宋哲撑腰和支持,山东各地自然掀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清流御史也纷纷上书弹劾山东巡抚毓贤。

本来准备作为钉子的山东巡抚毓贤也受不了这股压力了。他连府邸也不敢离开了,更别说办公之类的了。山东巡抚毓贤主动上书光绪帝。请求调离。

光绪帝虽然不愿意,但也只好答应了山东巡抚毓贤的请求。刚好原湖南巡抚陈宝箴调任河南,光绪帝便让毓贤去补陈宝箴的缺,担任湖南巡抚。也算是妥善的安抚了一员封疆大吏了。

留下来的山东巡抚这个缺,宋哲举荐山东布政使张人骏担任<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张人骏并不算得上是宋哲的官员,但张人骏办事能力强,不谄媚洋人,颇得宋哲欣赏。而其堂叔正是李鸿章的女婿和谋主张佩纶。故而李鸿章也赞同这一个举荐。光绪帝有意见也得憋着,没有意见就更加好了。

两广总督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宋哲亲自担任。

其实认真想想,这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山东虽然靠近直隶,但山东制肘也不少,内有光绪帝和李鸿章,外有霸占胶州湾的德国人和隔海相望的日本人。

而两广则不然,地方富裕,虽然有法国人和英国人制肘,但更加靠近台湾。有助于宋哲前期发展。而后期宋哲还能够和江南各个封疆大臣掰手腕,扩大自己在江南的影响力。

最让光绪帝愤怒的是,宋哲宣布将北洋机器局搬迁到德州。让北洋机器局不仅仅拜托了聂士成的控制。更是让聂士成以后武器、弹药不得不受制于人。

为了保持对山东的影响力,山东总兵一职宋哲还兼着,方便以后插手山东军务。不过主要负责山东军务的是小罗伯特.李了。

事实上宋哲有心让小罗伯特.李担任山东总兵的,然而他洋人的身份,让很多人反对他担任主官,反对的人不仅仅是光绪帝和帝党,还包括了宋哲麾下的一些人,如吴汤兴、徐骧、唐景崇等人。

宋哲这才熄了这点心思,让小罗伯特.李当影子总兵。

现在中国的事情也差不多稳定下来了。

宋哲掌控直隶、山东、江苏、台湾、广东、广西六省。成为当之无愧的的满清第一权臣,当年的李鸿章也不过如此。

光绪帝虽然被宋哲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依旧凭借着皇帝的身份获得不少大臣的效忠或者的倾向性支持。如山西、河南、上海等省市都是对光绪帝颇为支持的。

慈禧凭借着老练的手腕,笼络着东三省一带的兵马。虽然已经解散了不少士兵,看上去似乎准备在东三省养老渡过余生,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